漫步在茶乡大街小巷,只见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灌木花草掩映其中,城市道路干净清爽……回首过去十年,安溪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宜居指数持续提升,处处彰显着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溪县围绕“四个安溪”建设,逐步细化城市管理空间、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以“绣花功夫”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努力塑造环境卫生洁净、市政设施完好、城市立面清爽、市容秩序规范的现代化城市,打造“大美安溪”靓丽名片。
织密路网 优化出行环境
“过去从城区中心到高速入口需要15分钟,现在经过三安大桥5分钟就能快速到达。”从业十余年的出租车司机刘巧月说,自己每天穿梭在城区的各个角落,穿过二环路大道、三安大桥,一路畅通无阻。
这十年,是安溪县城市功能愈发完善的十年。城市路网结构显著优化,城市道路“骨架”进一步撑开……一座座凌空飞架的桥梁、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主次干道,在新老城区、河岸之间“穿针引线”,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蜕变。
一桥飞架南北,河道变通途。十年来,安溪县聚焦城市道路交通,攻克技术难关,应对恶劣天气等挑战,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架起铭选大桥、同德大桥等多座桥梁,进一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大大缩短沿河两岸的路程,方便附近居民。
自2016年起,宝龙天桥、五小天桥和六中天桥等6座人行天桥相继建成,有效实现人车分流,消除安全隐患;东西大道、站前大道等工程开工建设,构建参洋片区交通主干路网骨架,进一步紧密中心城区与城东片区之间的互联互通。
“出行无小事,城市交通关系千家万户。”安溪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刘艺锋介绍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城管局朝着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致力于打通城市道路“大动脉”,延伸疏通城市“毛细血管”,不断织就内畅外联、高效快捷的交通路网。
对比2012年,安溪县城区主次干道从35条增至56条,总里程由100.52公里增至116公里,面积增长至345万平方米;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2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33.99平方米。
畅达致远,路畅人和。道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安溪县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财政投入,斥资3800多万元,投放4300多辆共享单车,即扫即走、方便快捷的骑车模式为居民出行提供新模式。
“早上在家门口扫码租自行车,骑到公司附近的还车点,只需要10分钟。平时去菜市场买菜或者公交车换乘,我也选择骑行。赶上天气好,我还会骑着‘小黄人’到书店逛逛,真的非常舒心。”家住东北社区的陈智兴如是说。
自2016年年底投用以来,安溪县公共自行车骑行次数超过3300万次,色彩鲜艳的“微笑自行车”覆盖小区出入口、公交换乘点乃至商业街、景点。此外,在建安大道、长安街支路和二环南路等路段,2100多个智慧停车位也先后“上线”,进一步优化居民出行条件。
“把释放城市空间、加强机动车公共停车位建设纳入民生实事,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吸纳能力。”刘艺锋表示,在此基础上,县城管局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雨污水管网“末梢”延伸至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有效缓解雨天内涝积水、路面污水横流等问题,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数据显示,目前城区雨水管网总里程约122公里、污水管网总里程约156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升至6万吨,污水处理级别从一级B提升至一级A,污水处理率达93.3%。
精细管理 对标现代城市
每天清早,清扫车、洒水车在道路上来来回回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清洗、保洁。随后,环卫工人将集中收拢好的垃圾倒进新型垃圾车,统一运往垃圾转运站进行压缩处理。
“这些年,再也闻不到沿路垃圾散发的臭味,落叶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配套设施越来越先进,每天感受都不一样。”在县自来水公司工作11年的陈女士目睹了家乡告别“脏、乱、差”的历程。
从垃圾随意倾倒堆积到垃圾变废为宝,从占道经营烟雾缭绕到街头巷尾整洁有序,从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广告到墙壁干净洁白……十年来,县城管局对照创城标准,成立“3+1”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专班,全面整治城市乱象,安溪县卫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扩大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覆盖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转运站60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县43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工作。”县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中。
针对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问题,县城管局合理设置便民摊点,变“赶”摊为“设”摊,引导流动摊点进入市场;建成县“两违”整治和卫片执法平台,推进“两违”治理,2014年以来,全县共处置“两违”建筑4990宗,面积达296.81万平方米。
“2018年,县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立,设置30个可视监控网格点,初步实现可视化、网格化管理,让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刘艺锋说,着重解决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才能让居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终于盼来了天然气,再也不用扛着煤气罐跑上跑下;天然气管道安装入户,只要通过燃气蓝牙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就能进行线上缴费,再也不担心炒菜炒到一半没有气了。”凤城镇先声开发区的居民杨先生望着燃气灶吐出的火苗说道。
一方天然气,关乎大民生。近年来,凤城镇先声开发区正式开通天然气,小区内的住户告别“搬瓶上门”的历史,迎来安全、经济又环保的“管道天然气时代”。燃气表、燃气报警器、安全提示等一应俱全,更托起居民“稳稳的幸福”。
几年前,世纪豪庭小区停水问题曾是居民呼声最高的“痛点”。2020年,在县城管局组织下,供水管网工程建设正式启动。老旧管道改造提升的同时,新建供水管道拓宽供水覆盖率,如今小区停水频率已大大降低,居民基本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截至目前,安溪县累计建成中低压燃气管网657公里,对比2012年增长657公里,通气用户达6.1万户,燃气普及率达99.89%;投资1亿元建设自来水厂三期工程,供水能力从8万吨/日提升至13万吨/日,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供水普及率达99.81%,城区市政供水主管道达480公里,对比2012年增长340公里。
供水改造和燃气发展只是县城管局为民服务有温度的缩影。十年间,街边配电箱披上彩绘“新衣”,小区门口车辆摆放整齐,高峰时段不见渣土车呼啸而过……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见证了居民关心的一张张“问题清单”逐步转化为“幸福清单”。
增绿添彩 升级山水茶城
走进龙湖山体育公园,阳光透过枝头洒在碧绿的小湖上,彩色小道、铁艺装置等配套基础设施造型充满奇趣,游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嬉笑打闹,或悠闲漫步。
“没想到家门口也有这么漂亮的公园,还有许多可供小孩玩耍的设施,现在我经常带孩子出门走走,散散心。”市民王先生说,以前城里能散步休闲的场所太少了,大部分时间只好宅在家里。
近在咫尺的感官享受,得益于安溪县不断部署完成的景观提升工程。这十年,县城管局按照“连绵规划、山线建设、水线改造、门户提升、节点优化、全面整治”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安溪山城优势,逐步提升城市绿化档次。
在中心城区,一批高水准的公园、绿地相继建成。包括龙湖山体育公园在内,安溪县先后完成了凤山公园、龙湖山公园等一批城市大型公园建设,并充分利用街头闲置空地、废弃地等边角地带,“见缝插绿”,25个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地洒落在城市各个角落。
与2012年相比,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236.78公顷,增长437.28公顷,绿地率达40.55%;绿化覆盖面积达1351.96公顷,增长465.2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4.32%;公园绿地面积达383.43公顷,增长191.5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4.62平方米,增长4.08平方米。
“我们在绿化基础上打造各类休闲观光的公园,注重通过增植开花乔木、补植开花灌木、建设公园色带等方式,为城市环境增添色彩。”县城管局市政园林股科员李龙杰说,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公园的配套设施,增加健身器材和公园夜景设施,提升市民的体验感。
围绕“慢生活”理念,安溪县大力推进生态连绵带和城市慢道系统建设,建设绿道北线景观工程、美法段河滨西路景观工程等景观步道,串联整合沿线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进一步展示了安溪茶乡“山、水、茶、城”风貌。
沿着大龙湖畔的河滨路骑行,一路微风习习,道路两侧周边绿荫密布,放眼远眺,湖面清波荡漾,呈现出一幅“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爱上了“两轮出行”。
“一条条绿道不断延伸,把城市的公园、景点、绿地连接得更加紧密,打通了城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形成一张绿色生态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刘艺锋说。
近年来,安溪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文化旅游名县、2014中国最美丽县城、2016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刘艺锋表示,未来十年,县城管局将进一步优化拓展城市空间格局,推进深度城市化,全域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努力打造一座更高品质、更高颜值、更具吸引力的现代化魅力安溪。 (陈颖 陈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