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新能源汽车,自购有车位,物业却不让装充电桩。”这是当下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面临的烦恼,由此引发的纠纷时不时就见诸报端。这几天,一个法院判决引起广泛关注。2022年初,为了在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家住河北省唐山市的徐先生与所在小区物业公司多次沟通,却遭到明确拒绝。无奈之下,徐先生将物业公司诉至法院。近日,唐山市路北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该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判决物业公司为徐先生出具《安装充电桩同意书》,支持了徐先生的诉讼请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因其具备节约燃油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有效保护环境、国家政策扶持等多个优点,受到众多车主的欢迎。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149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71.3万辆,同比增长98.48%。新能源汽车暴增,必然带动用电需求的提升,充电桩是确保新能源汽车运行的根本。但目前而言,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448.8万台,车桩比远未达到1:1,不少新能源汽车仍面临着“充电难”的窘境。
在这一情境下,业主想在个人产权或长租车位安装充电桩,无疑应该得到鼓励,这既可以提升充电桩的数量,也有效解决了汽车充电“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国家对此的态度也是乐见其成。2022年初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要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应积极配合用户安装充电设施并提供必要协助”。
按理说,只要车主填写相关承诺书并获得物业公司书面同意,再向供电公司提交材料,经其上门勘查符合条件后安装电表,充电桩服务商就能过来安装充电桩。然而,很多车主被卡在第一道关卡,被物业“一拦了之”,理由五花八门:电容量不足,消防安全未达标,其他业主不同意,等等。
事实上,就现行政策而言,小区电力是否充足、是否具备安装条件等,都不是物业公司能够主观认定的,需要由当地供电部门进行可行性勘查评估并制订方案规划。换句话说,物业没有权力去“拦”。哪怕一些老旧小区的确可能存在电容量不足等问题,也应该由电力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勘查、评估、操作;现在很多供电公司都是采取“先接入后改造”的原则,根据小区用电负荷情况,增加变压器或者更换更大容量变压器,而不是“一刀切”禁止安装。
物业之所以“一拦了之”,主要还是面对新事物的认知偏差,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害怕担责任。譬如,虽然充电桩起火事故的概率非常低,但一旦起火又未及时遏止,很容易殃及周边车辆。这时要算谁的责任?
从这个层面看来,要让充电桩顺利进小区,有必要从法律的层面上明确并厘清物业与车主各自的权责,从根本上打消物业对充电桩进小区的消极态度。比如车主安装充电桩可以,但作为实际使用人,车主要尽到对充电桩的维护保养义务,确保充电桩的安装及使用不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并为个人疏失导致的意外承担主要责任。当然,物业也要尽到管理责任,加强对用电安全的巡查检查。
总之,新能源汽车节能又环保,安装充电桩能有效发挥新能源汽车使用价值,物业公司应更新观念、主动作为、积极履职,为业主提供必要协助。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亦应对利益相关方的充电安全责任作出明确界定,让物业、车主之间的权责更加具体、细化、清晰,从根本上纾解充电桩难进小区的问题,让车主真正实现“充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