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地起秋风,落叶满华园,满载一川秋色,平铺十里山光。校园与我的故事,在新秋的后山开篇。
我在日上高林时,走进后山。花光树影,山风微凉,仰头见薄云浮于天,俯身听风声掠过岭,踏着轻快的步伐,我途经每一处晨光正好的清秋风景,踏过每一寸清脆作响的石板阶梯。雾气氤氲沾湿裤脚,清风徐来涤荡心灵,我从熹微的晨光中走来,走到光的那边去。初升的日光被横柯斜枝分割、打碎,稀稀疏疏落到我的脸上、肩上、身上,像是光的印章。清晨的水汽揉碎在空气里,悦耳的鸟鸣飘荡在晨风中,我微醺,在这醉人的山林——早晨的后山,美得像篇童话。
我在月挂林梢时,走进后山。人声喧嚣早已退场,鸟鸣虫唱相继亮相,影影绰绰的枝叶之上,虫声窸窣,树枝摩挲,风吹落它们悄声低语的秘密,不经意间在我心上生根开花。走进月下的长廊,我仿佛误入了时光的隧道,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就像从茫然无措的十七岁,走到了略显稳重的十八岁;就像从熟悉的故乡山水,走到了千里之外的异乡土地。走上层层台阶,迷惘烦忧如盐遇水,消解无踪。思绪沿着悠长的小道,蜿蜒至林深不知处。我见远处山峦青翠中,一抹亮眼的红,宛若一束烟花绽放在浓绿的幕布之上,瞬间的灿烂,在后山却被定格为永恒——傍晚的后山,美得像场梦境。
我在新秋雨落之时走进后山。细密的雨雾如同蛛网,飘飘扬扬覆盖住我的脸庞,山色空蒙,层林青翠,草木润泽,沁人心脾。细雨是造物的恩赐,藏在枝叶深深处的微小生灵,纷纷出来迎接大自然的礼物。偶然邂逅的,或许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草地蛙,抑或是温吞从容的小蜗牛,又或者是永远在歌唱的蟋蟀……这些奇妙的后山的小主人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雨后的后山,则是恰到好处的深浅搭配,是相宜之极的淡妆浓抹,碧天空阔,寸寸是秋色无边——沐雨的后山,美得像场仙境奇遇。
如今,走过长长的后山栈道,我不禁想到,我的脚印是踩在谁的足迹之上?我走过的路径,谁又会添上新的踪迹?在许多次的后山之行中,我终于明白了入学之初让所有新生爬后山的意义——那是传承,一种属于校园学子之间的传承。我们一同尝过攀爬山路的苦,我们也一起享受到沿途风景的美,这些苦和甜,以后山路上层叠又绵延的足印为媒介,从立校之初,一代代、一届届传承下来。后山的景观,从最初的草木萌动,一路抽芽拔节,直至郁郁葱葱;这里的学子,从入校时的青涩懵懂,一路历练成长,直至沉稳持重。水流云柱,叶落花开,传承的不仅是花木生长的规律,更是学校学子成长的轨迹。
从桃蹊柳曲的春,到骄阳似火的夏;从金风送爽的秋,到北风瑟瑟的冬。校园的后山,藏着四季的美,更蕴藏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群峦绵延,传承的是信念;青山不老,常驻的是希望。
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原本以为这注定是一场颠沛流离的修行,但是校园与后山,却在我空荡的心房落下星光,我从此不再时刻痴念故乡的霜。
(作者系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