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志勇 通讯员刘志宏 何晓波 文/图)为有效防范互花米草扩散蔓延,切实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泉州台商投资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互花米草除治作业,同时创新除治模式,共除治互花米草6291亩,顺利完成下达任务。
据悉,互花米草是禾本科、鼠尾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由短而细的须根和根状茎组成,根系发达,通常生长在河口、海湾等沿海滩涂的潮间带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滩上,并形成密集的单物种群落。互花米草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后,在福建沿海滩涂快速蔓延,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安全。今年7月底以来,台商区结合实际,在摸清互花米草分布位置、面积、所属功能区等信息基础上,科学制定每个斑块的除治方法、时限及生态修复思路,紧盯时限,抢抓进度。
“我们通过抢抓时间、增加机械人工的数量,提前近2个月完成了这项工作。”台商区农林水与生态环境局林业负责人刘志宏介绍,台商区在全市最早启动互花米草招投标工作。据了解,台商区互花米草除治工作量为全市最多,占泉州市总任务的33%,通过采取“除草船为主,海挖机为辅,人工零星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已全部完成除治任务,完成率100%,除治效果得到省督导组和专家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台商区在互花米草除治作业方面的特色是引进除草船,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桨叶的反复翻耕,破坏互花米草的根部,让其腐烂,从而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减少复发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