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冬日里的惠安黄塘溪畔,清水满川绿满山,平缓的溪水绿波荡漾,随处可见的网红打卡点,不时有游客驻足拍照,尽显生态宜居、人水和谐之美。这唯美的景象,正是惠安县创新推行“大水保”,创建黄塘溪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生动实践。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是“大水保”的基石与最强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流域生态保护红线,促进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和谐共生。”惠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主任骆良乾介绍。惠安县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严要求编制了“十四五”等中长期水保“施工图”,县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纳入当地水土保持规划,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水土保持部门组织、多部门协作、群众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绘出抓好小流域治理的最大同心圆。“‘大水保’理念就是跳出单一的水保工作思维,强调‘资源统筹、政策叠加、效益倍增’。”骆良乾说。
近年来,黄塘溪小流域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六项系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多个国家级、省级项目落地构筑水土保持生态防线,2012-2022年间惠安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个,省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7个,投入水土保持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42公顷,其中封禁治理2823公顷、完成坡改梯102.6公顷,果园种草12公顷,溪岸种草13.6公顷,护岸护坡11.45公里。在黄塘溪小流域内穿行的福厦高速、福厦高铁连接线两侧开展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治理矿点11个,道路绿化率100%,造林绿化面积2058公顷。治理河道整治37.2公里,激活植物净化水质功能,维系溪流及水库周边生态系统。推进旧村居改造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污水管网35.5公里,杜绝生活污水流入自然水体。通过绿色农业项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开展土地流转7000亩,孵化了多个产业园、加工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与供水无关的建设项目。
“大水保”理念推动黄塘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带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富民画卷。2020年黄塘溪小流域水土保持率达95.1%,林草保存率达95%,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黄塘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达到了清洁小流域建设标准。流域的良好生态也让更多的业态开花结果,聚龙小镇、花田小镇、亮亮中学、县医院分院、智创空间、田园风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官溪文旅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在黄塘溪畔落地,小流域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9551元增长到2020年的22711元。
“大水保”重建更重管。下一步,惠安将以示范工程为新起点,推广黄塘溪治理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推进黄塘、紫山“田园风光+乡村振兴”示范线建设,力争2025年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科技支撑和保障体系,为惠安县建设海丝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本报记者 林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