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倩 通讯员邱鹏达 张焕之 柯晓明 文/图)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2022年,泉州海关共监管远洋渔业自捕水产品达6.03万吨,同比增长8.26%,创历史新高。
目前,泉州远洋渔业总吨位和总产量已列福建省第二位,泉州远洋渔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有效丰富了泉州水产加工业的原料来源以及本地居民的“菜篮子”,成为泉州市大力建设“海上泉州”,做强做优海洋经济的新亮点。
远洋渔业是“海上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渔业产业结构、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提高海洋经济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泉州远洋渔业自2012年开始运营,起初作业渔船仅有4艘,作业范围仅限于北太平洋渔场,而且头两年都在外地卸货,远洋自捕水产品年产量仅千余吨。2014年,从北太平洋捕捞水产品首次回泉州港卸货,全年“收成”1964吨。2015年始,作业海域从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向非洲渔业合作项目拓展,当年远洋渔业“渔获”2.97万吨。2016年10月,泉州深沪湾港区深沪国家中心渔港远洋作业区2个泊位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福建省首个对外开放的专业化远洋渔港,带动了远洋渔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而今,泉州远洋渔业作业渔船增加至41艘,作业范围从单一的北太平洋渔场到目前覆盖太平洋、印度洋公海等海域,已实现近海、中海、深海全覆盖。2022年,泉州海关监管入境远洋自捕水产品6.03万吨,与2014年相比,增长近30倍。10年来,泉州远洋渔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由简单的“捕捞+运输”到“捕捞+运输+加工+出口”的远洋渔业经营模式,并不断向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渔获种类包括鲭鱼、秋刀鱼、沙丁鱼、鲐鱼、鱿鱼等,极大缓解了水产加工企业因近海资源局限性而产生的原料瓶颈,助推泉州水产品出口。截至目前,泉州海关辖区已有约10万吨的冷库可用于存储进境远洋水产品,18家远洋海捕水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获出口备案资格。
“到港船舶和入境渔获都能在第一时间得以检疫查验,缩短了入境船舶和渔获通关时间,提高了船舶和冷库周转效率,节约了我们的资金成本,也让越来越多的水产品摆上市民的餐桌,或成为水产加工业的原料。”福建永丰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