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含绿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泉州市在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命名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又建成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还建成了1778个绿盈乡村。
“生态颜值”日渐提升的背后,以环保税为主体的绿色税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8年1月1日环保税正式开征,全市环保税纳税户数达7744户,纳税人因低标排放、节能环保等累计减免税额超7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在环保税正向激励下,我市企业在环保、科研投入上持续增加,污染排放量持续下降,全市生态环境绿色效应持续显现。□本报记者 黄文珍 通讯员 王秋玲 颜佩瑜
政策正向激励 节能减排效应逐年递增
据了解,在环保税政策“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正向激励下,福建泉州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从2018年起持续加大环保减排投入,其中2020年企业投入3.919亿元启动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置换落后产能、升级污染防治措施。
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许先生透露,环保税的开征充分调动了公司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积极性。“去年四季度启用两项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后,二氧化硫减少超九成,氮氧化物减少近五分之四,整体排放量减少近三分之二。”
“污染排放量的持续下降,使得环保税的纳税额明显减少,去年四季度环保税申报34.33万元,比上一季度减少40.37万元,环比下降54%,企业税负大幅降低。”许先生说,五年间,公司累计享受到129万元的优惠减免。
“环保税‘以税治污’的激励引导作用已经在各行业落地见效,企业由‘被动减排’向‘主动作为’转变。”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纳税人申报数据来看,我市主要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比较多。
构建排污模型 护航企业“向绿而行”
基于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现实背景,随着环保税的实施,我市税务部门主动对接环保部门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期望,分行业收集污染物种类、排放量等相关数据,为企业建立排污模型。随着政策宣传持续深入,企业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污染治理和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环保税立法后,我们为满足生态环境治理要求和有效降低税负,不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这几年来陆续投入资金约1亿元。”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相关负责人细数企业明细账,环保税阶梯税额制度为企业提供不同档位的减税“福利”,让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更足。“得益于工艺的改进和设备的升级,公司去年还享受到了86.4万元的环保税优惠减免。”
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山片区的泉州桑德水务有限公司法人庄加斌感触良多。“环保税的实施直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提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他说,这几年,企业环保减排力度持续加大,工艺技术不断升级,落后产能陆续淘汰。“通过引进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发展实用型二级生化改良工艺技术,高效实现石化废水的无害化稳定处理。”
创新协同共治 持续释放“绿”效能
环保税作用的发挥,与征管力度密不可分。据悉,近年来,我市税务部门持续探索创新协同共治,推动构建“融合式宣传服务、立体式综合治理、闭环式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生态税收征管新机制。五年间,企业环保意识、市场发展潜力及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在玖龙纸业(泉州)有限公司,多项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公司通过循环浆液喷淋层管道改造、优化脱硝控制系统、调整配煤结构等措施完成了热力分厂的1#机组脱硫脱硝改造。据悉,改造前热力分厂1#机组每年缴纳环保税约24万元,改造后降至12万元。
“环保税‘少排少缴’原则激励我们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积极做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典范,引领绿色造纸朝着环保、节能型、国际化管理的企业目标迈进。”玖龙纸业(泉州)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五年来,在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中,环保税助推我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经济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泉州制造“含绿量”不断提升。同时,环保税促使污染物排放企业购买更多环保设备,安装自动监测设施,从而为环保产业拓宽了市场,全面提升了经济发展潜力。
“这五年,我们建立健全与环保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换制度、异议复核制度’三项机制。”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部门间共享排污许可证、违法处罚等数据近5万条,深化绿色共治,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治理精度,切实促进企业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走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积极匹配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