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要发展,城市要闪耀,需要强有力的城市品牌IP。在家具领域,安溪滕铁工艺享誉全球;在茶业界,安溪铁观音更是闻名于世。如何实现“1+1>2”的集合效应?安溪搜索创新之路——通过落地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打造“双铁”产业共享品牌“溪有好物”。
为更好地助推“溪有好物”品牌发展,打造安溪城市创新名片,日前,安溪开展“看道·守艺”作品展暨溪创人才沙龙活动。在产品展示之余,邀请业界专家带来主题分享,赋能“溪有好物”;以“围炉煮茶”方式,召集不同行业人才促膝交流共赢模式;通过走访方式,带领业界人士实地“诊断”企业发展路径。此次活动是继“大师联名计划”之后,助力“溪有好物”催生爆品的又一次有益助力,利于安溪产业吸引更多异业资源助力。□本报记者 王宇静 通讯员 李孟远 文/图
分享 民间艺术与设计创新共融
不少精湛的传统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围绕如何重新审视传统手艺与创新共融的新可能,更好地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内容,在溪创人才沙龙第三期分享会上,“慢物质”品牌创始人曾令波带来《原生作物-慢物质的文创实践》专题分享。
他通过自身探访手艺人的经验,阐述如何通过当代设计与传统手艺深度协作的模式,让民间手工艺人参与产品开发以此诞生许多富有实验性的创新作品。在更前沿的创意理念与当代加工技术的参与下,让古老的民间技艺得以重新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组织起全产业链相关资源,探索并建构一个平衡消费市场、手工业者及乡土经济的民艺新生态。”曾令波说。
“这样的模式在安溪有较大的落地空间。”安溪县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安溪民间有强大的艺术原生力,产业领域也有知名的品牌企业,两者间的协作共赢值得关注。
交流 不同行业跨界共谋发展
广纳良言,跨界共赢。在随后举行的“围炉造艺”人才交流会上,安溪各界人士围绕共同打造“溪有好物”品牌的共赢之路,碰撞思维,探索协作模式。
参与“围炉”交流的包括八马茶叶公司、集发工艺品有限公司、英发家具装饰有限公司、新唐信家俱有限公司、泉州天汇包装用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安溪当地家用文创装饰品、茶品牌包装、国内自主电商品牌代表性企业负责人、设计开发人员、高层次人才。交流会从企业设计战略发展、设计人才培养、品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展开讨论。曾令波从品牌角度出发,建议通过行业内外联合发声等方式树立品牌,以此吸引更多资源涌向安溪产业。在实地走访考察福建安溪集发工艺品有限公司与泉州天汇制罐有限公司两家代表性企业时,曾令波建议相关企业要善于借助专业设计资源,寻找品牌战略升级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得到安溪县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的大力支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产业高服务型人才、行业高战略型人才、未来高创新型人才的开放式培养与引入,有益于持续讲好安溪人才故事。
展览 用产品语言讲好民间故事
所有的思维碰撞与探讨都是为了最后的精彩展现。在此次活动的主场——溪有好物“看道·守艺”作品展上,参观者可以看到,产业与民艺的共融已有硕果呈现。
作品展通过数字影像、产品实物等虚实结合的方式为民艺发声。以不同的主题场景,传递民艺新趋势、新特征等理念信息,展现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提升安溪工艺产品迭代研发对新消费需求的适配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开拓安溪工艺产业的跨界升级之道。数十件作品在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内集中展出,依据四大应用场景,作品分为阵列艺术品、节日仪式用器、日用品及茶礼。有趣的展示形式、丰富多彩的产品阵列,吸引了众多设计者及藤铁工艺爱好者前往观展。
安溪政企各界人士评价说,此次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安溪相关产业的关注度,随着创新思维碰撞与分享的愈发频繁,将有利于培养本土具有设计思维的产业人才,赋能研究成果在实际场景的应用,共创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的新未来。
本次活动由中共安溪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安溪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安溪县城镇工业联社、安溪县藤铁工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安溪县茶业发展中心牵头主办,并由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及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共享品牌“溪有好物”共同承办。安溪县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安溪县家居工艺商会、安溪县茶业发展促进会茶叶包装分会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