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后,一些孩子从轻松愉快的放假状态回到有压力的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的表现,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泉州市第三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治疗师庄思婷表示,每年开学伊始也是厌学孩子集中来门诊就诊的时间段,另一个就诊高峰则是期末考试期间,因为这两个时期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面临来自学校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最强的时期。厌学有可能并不是孩子本人的意愿,而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现象。
□本报记者 张沼婢 实习生 张颖娴
心理学上
称其为“拒学”
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被动学习,逐渐地出现抵抗学习,甚至害怕去学校的现象,叫做厌学。
一般提到厌学,大家可能会想到是正值学龄期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拒绝上学,或者无法坚持在学校完成学业的现象。但在国际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学者们更习惯用“拒学”一词来指代学龄期(5—17岁)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拒绝或者无法在学校完成学业的行为。它的范围涵盖了平时我们会看到的其他一些描述此类现象的近义词,包括学校焦虑、学校恐惧、学业缺席等。
庄思婷将孩子厌学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学校遇到一些负面的事件,对上学产生恐惧;孩子的厌学可能藏着家庭的痛。
充当孩子的
“情绪缓冲器”
有些孩子对于不想去上学或没办法去上学也很难受,理智上觉得该去上学,知道长期下去不是办法,但情感上又充满恐惧和不安。如果家长只是想着怎样才能让孩子重新回学校上学,而不先了解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不试着理解孩子内心的纠结和痛苦,一味地寻找所谓的解决办法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而有些看起来隔山打牛、隔靴搔痒的方法却是事半功倍。应搞清楚是何种问题、如何发生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对应以上三点原因,庄思婷建议采取如下干预措施:
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厌学从根本上看是内驱力严重不足。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孩子感到“我能行”。善用鼓励,帮助孩子积累成就感,收获价值感。当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有能力解决问题,他的内驱力才能够被调动。而想要建立长久的成长动力的话,还要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感,尤其是要有一个大的社会价值感。人生不只是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有个好未来这些。
充当孩子的“情绪缓冲器”。在应对厌学时,家长还需充当孩子的“情绪缓冲器”,在孩子面临学业相关压力时起到承载和安抚的作用。要让一个厌学的孩子重拾面对学业的勇气,首先要做到的是在他有烦恼时耐心地在他身边陪伴他,倾听他和理解他,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无条件接纳。靠近和理解孩子在先,安慰和建议在后。切忌用“这没什么”“不要去想它就好了”“别在意,专心学习就行”等忽视的口吻,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或者讲一些用处不大的大道理。
给予孩子家的“稳定地基”。父母之间未解决的婚姻冲突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阻碍其安心上学。作为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信任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如有矛盾冲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别让冲突“越界”。家的地基稳定了,孩子也能安心地上学了。
为了排除孩子的厌学是由切实的心理障碍或者生理原因的客观因素造成的情况,建议前往专业的医院为孩子做一个系统评估。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厌学毫无头绪又束手无策时,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儿童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儿童心理咨询师发挥专业能力能帮助孩子慢慢减轻对于上学的恐惧,帮助孩子重返学校,参与日常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