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春暖花开,绿满窗前,正是读书的好时节。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为营造更浓厚的阅读气氛,关注本土文艺工作者的新动态,《清源》副刊“新悦读”版即日起推出“品味‘泉’书”栏目。通过新栏目,我们希望更集中地展示本地文艺工作者的新成果,邀请作者在此讲述书里书外的故事或心声,也希望能为书籍找到真诚的回声,在阅读中寻求书人、书事、书生活的美好碰撞,汲取向前、向上的精神力量。
投稿邮箱:qingyuan@qzwb.com(来稿请注明“品味‘泉’书”栏目。)
有人问我,为什么写《泉州传: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书?
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我热爱这片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土地。这种感受,奠定了我写《泉州传》的思想基础。
古代的泉州可谓蜚声远扬,商贾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将泉州称为“刺桐城”,将泉州港称为“刺桐港”。这是因为从唐代开始泉州城遍植刺桐树,每到春季,城内就会盛开艳红似火的刺桐花。海外来客从刺桐港踏上泉州的土地,又从刺桐港起航,载回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等美誉。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蜚声海内外的戏曲文化遗产,有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打城戏等音乐和剧种。
时光荏苒,韶华易逝。我写作40多年,不能再满足于在报刊发表一些零散的诗文,应该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
2015年我正式出版文化散文集《丝路交响》之后,就一直琢磨再写一本有关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书。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挖掘是个巨大而系统的工程。当“一带一路”被纳入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的书籍出版得如火如荼。但我注意到,无论是专业图书、学术期刊,还是文献大数据及相关衍生品,更多是滔滔宏论,极具指导意义,却让普通老百姓读起来有些距离感。
作为记者和作家,作为泉州人,我想尝试用散文的写法填补一下空白。
恰好2019年,福建省委宣传部向中国外文局推荐,让我撰写《泉州传》。这个课题是我早就想做的,于是我十分乐意地接受了。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这里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有着令后世惊叹的东西方艺术珍宝,凝集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也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去发掘。
动笔写之前,我想:写什么?怎么写?我决定围绕海上丝路起点,再辐射到古城、文化、经济等。纲目写出来了,书的副题取名“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我当过三十年新闻工作者,我认为非虚构必须遵循“真实”这一至高无上的铁律,用生动的笔墨、用独特的视角再现历史、见证现实。非虚构写作因其叙事美感和艺术性更具表现力,也同样具备文献价值、史志价值、社会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海洋的血性涌动在今天泉州人的骨子里,蔚蓝色飘荡在这块历史浑厚、文化多元的城市里,他们秉承先民“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以网罟为耕耘”、面向海洋的博大精神,创造着一个新世纪泉州的美好未来。这部分在书中也有所体现。
《泉州传: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书中,我力求有宏观的叙述,也有局部的细节,有翔实的史料,也有生动的故事。文章基本上采用散文笔法,时常体现所见所闻,将泉州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爱拼敢赢的泉州精神融合在一起,以此向伟大的海上丝绸之路致敬!向生我养我的家乡泉州致敬!
作者名片
林轩鹤,泉州晚报社首席评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风骨》《沧海为镜》等多部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