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德化发布《“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未来五年,德化县将聚焦培育壮大“中国白·德化瓷”产业,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工艺创新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陶瓷+”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品时尚化、品牌高端化、制造数字化、生产绿色化、工艺标准化、资源集约化,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到2027年突破千亿元产值。
提升世界瓷都聚焦度、显示度和美誉度
德化将从平台影响、艺术影响、文化影响等方面入手,提升世界瓷都聚焦度、显示度和美誉度。
平台方面,重点打造德化会展中心、国际瓷艺城、中国茶具城、电商物流园等国际陶瓷博览交易平台,大师园、红旗坊、月记窑、瓷谷仙境国际陶瓷艺术村等国内外艺术家聚落,建设德化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以及培育国际陶瓷文化艺术、全国器与茶产业、花盆及高端餐具产业等三个聚集区。
艺术方面,重点抓好曾成钢等知名大咖工作室建设,策划举办德化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白·德化瓷”丝路行等一批高端活动,举办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等一批权威赛事。
文化方面,重点围绕“德化陶瓷从哪里来,经历过什么样的发展”开展专题研究,推出一批文化研究成果,深度讲好德化陶瓷故事,推进德化瓷烧制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推动陶瓷从制造向智造迭代升级
德化将从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制造等方面入手,推动德化陶瓷从传统向高新、从低端向高端、从制造向智造迭代升级。
科技创新方面,重点将推进壮大碳化硅、氮化硅、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抢占新材料赛道;引入机器人、5G技术、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让更多新技术在陶瓷产品找到应用场景;全面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高水平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提升科创水平。
数字赋能方面,重点将发展针对行业算力需求的“云计算”中心,力争每年新增1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化数字绿色技改专项行动,推广工业APP典型应用案例2个,每年推广运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型生产线设备100台(套)以上。
绿色制造方面,重点将注入绿色发展理念,启动窑炉节能化改造项目,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以工艺陶瓷为试点的陶瓷价格指数等各类应用型指数,合理引导资源配置,提升产能调控水平;申报建设国家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强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行业话语权。
提升产业竞争力、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德化将从龙头、设计、品牌、营销、电商等方面入手,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龙头方面,重点将实行“揭榜挂帅”,制定专项惠企扶持政策,确保落地1—2家龙头企业,力争每年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超50家。加快构建中小企业成长链条,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推广生产共享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设计方面,重点将发挥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作用,通过世界陶瓷设计大会、“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等,提高工业设计水平;建立国际陶瓷设计联盟,建设陶瓷设计师云平台“瓷匠集”,打造全球陶瓷创意设计孵化平台。
品牌方面,重点将“中国白·德化瓷”打造成享誉世界的公共品牌,强化“德化白瓷”“德化窑”等文化标识和世遗品牌,加大企业、个人、产品等N个品牌扶持力度,深化“大师IP+”模式,培育“1+N”品牌体系,力争1—2家企业品牌进入全国十大陶瓷品牌。
营销方面,重点将加强与“一带一路”、RCEP成员国建立贸易关系,争取五年内实现对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年增长10%以上;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构建“陶瓷+”生态圈,拓展发展空间。
电商方面,重点将推动传统电商做强网货品牌,谋划布局海外仓建设,大力推动网络直播转化带动电商销售提升。
□相关报道
沉浸式体验陶瓷艺术魅力
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瓷圣何朝宗与陶瓷艺术国际研讨会、“德化窑”标识发布仪式暨德化窑·瓷邮票首发仪式、器与茶生活美学展、中国首部德化白瓷纪录电影《无界之界》发布仪式……3月17日到23日,多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在德化会展中心、瓷艺城等地隆重开展,吸引众多嘉宾、客商、游客前去打卡体验,感受世界陶瓷之都的非凡魅力。
工艺美术美学展开启艺术盛宴
在德化会展中心,涵盖工艺陶瓷、木雕、石雕、玉雕、根雕、寿山石雕、建盏、漆器、漆画、树脂工艺、金属工艺的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正如火如荼地举办。参观者们流连于各个艺术作品之间,或驻足品评欣赏,或与创作者来场深入交流,悠闲自在地享受一场难得的艺术盛宴。
现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彭成雄创作的《永学文·百家姓》瓷烧作品独具特色,获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工艺陶瓷类”金奖,吸引许多人停下脚步,仔细辨认、寻找自己或朋友的姓氏,并拍照留念。在这一作品中,彭成雄展现了中国汉字的另一种可能性。他将百家姓与德化白瓷结合,将汉字的一笔一画转化成瓷雕的艺术构件,创作出数百个汉字立体雕塑作品。这些汉字线条灵动、圆润可爱、憨态可掬,乍一看似乎有些抽象,但仔细观之,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恰到好处,颇受欢迎。
除了百家姓以外,彭成雄还结合“十二生肖”“福禄寿喜”“家和万事兴”等蕴藏中国传统文化的汉字创作立体雕塑作品,也结合“爱拼才会赢”“晋江经验”等富含闽南人精神的文字进行创作。截至目前,他已经创作了500多个汉字白瓷雕塑作品,展现出一位手艺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
活动现场,首届器与茶生活美学展吸引了众多嘉宾和游客们打卡。“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在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茶与器密不可分。以茶为灵魂,以茶器为主体,茶器组合,一直是被东西方共同关注的审美艺术,其中很重要的载体就是“茶席/茶空间”,于方寸之间实现人与自然融合沟通,这也成为当下人们追求的“新生活方式”。
赏瓷之美,品茶之香,在透白的杯盏中,在氤氲的茶雾里,感受形式与精神完美结合,调制生活独特魅力。展会现场缤纷多彩的十三个主题茶空间/茶席,将德化瓷与茶应天之时,载地之气,相互映照,相互融合,营造出一方悠然天地。一方窄窄的茶席,盛放着杯盏碟匙,衬托着水石花草,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生活、休闲方式,让人在泡茶、品茶过程中,感受器与茶带来的无限美的意境。
国内外学者共论“瓷圣”何朝宗
3月18—19日,瓷圣何朝宗与陶瓷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德化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得到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参与,一众专家学者、德化本地的专业人士和工艺大师等齐聚一堂,从多样视角共论瓷圣何朝宗。
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瓷都,德化文化底蕴深厚、制瓷工艺精湛、瓷器精美绝伦,早在唐宋时期,德化瓷雕技艺就享誉天下,德化瓷也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德化发掘出的尾林—内坂窑、屈斗宫等遗址都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点。
何朝宗是明代德化成就斐然的陶瓷艺术大师,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学术界尊称为瓷圣。其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奠定了德化以瓷塑人的造型风格和文化要义,创造了崭新、完整的雕塑范式,成就了中国陶瓷人物雕塑的一个高峰。
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研究何朝宗陶瓷艺术的风格、特征与价值,明确何朝宗作为瓷圣的历史地位,进一步扩大何朝宗陶瓷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德化特色文化名片,赋能德化陶瓷产业向千亿产值跨越。
研讨会自筹办起,就得到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博物馆、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等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积极支持,共收到何朝宗研究学术论文25篇,将由故宫出版社结集出版。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全面、深入、多维度探讨了何朝宗陶瓷艺术的历史贡献,及其在思想与技艺等方面的成就。
方寸之间展现千年瓷韵
千年瓷都魅力,定格方寸之间。3月17日,“德化窑”标识发布仪式暨德化窑·瓷邮票首发仪式在德化举办。
德化白瓷以其制作精细、瓷质温润、釉质莹亮、装饰精巧等特点和高超的瓷雕艺术水平而闻名于世,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痕迹。“德化窑”标识以葫芦印形状和篆书文字为主要元素构成,具有较强的地域识别性。
其中,葫芦印的灵感来自瓷圣何朝宗款识,代表承诺与诚信,象征德化窑薪火相传、匠心守护,以德化瓷。护窑墙又称窑乳,外形展现了德化传统龙窑的造型特点,寓意德化窑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孕育着多元世界陶瓷文化。
《德化窑》小本票邀请知名国家邮票设计师郭志义、杨志英参与设计和绘制。以德化陶瓷、瓷塑千年发展史为主线,自商周时期至当代3700多年德化陶瓷历史在小本票中徐徐呈现,“以邮载瓷”传承地方文脉,展示德化陶瓷、瓷塑千年风采。
自2021年起,郭志义立足于泉州丰富的海丝文化、世遗文化、非遗文化,以个性化邮票为载体,设计出了众多泉州题材作品,风靡一时。“‘德化窑’标识中文字兼具篆书、宋代理性美学和现代极简美学等特点,葫芦印是德化窑历史上常见的底款,两者巧妙结合,强化并延伸大众固有认知,有历史的厚重和当下的时尚感。”郭志义说。
杨志英以手绘形式绘制德化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从采选矿石、淘洗炼泥、粉碎制釉、配置釉水、手工雕塑、干燥挂釉、入窑烧造、出窑精选等环节,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法。值得一提的是,邮票制作过程,还创造性地在印刷油墨中加入少量德化瓷土,做到德化瓷与邮票的完美融合。
“这套陶瓷邮票太精美,也太有意义了!它充分展示了德化窑世界遗产的美好形象,让人们对德化及德化陶瓷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邮票收藏爱好者邱女士拿到这套邮票时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