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年前在淘宝直播间可以拍下火箭后,现在可以把卫星加入购物车了!3月30日,我国首家商用卫星工厂——九天微星唐山卫星工厂在某电商平台上架3款商用卫星,折后200万元起。航天卫星通过电商平台面向大众销售,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那么,这些卫星要卖给谁?买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卫星产品上架销售
标价200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
近日,有3款卫星产品在某电商平台店铺上架,标价从200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的一家卫星服务提供商,看到标价200万元的卫星商品“1U立方星”,是一个10立方厘米大、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小卫星,重量不到5公斤,通过组网可实现对海洋、大气环境、船舶、航空飞行器等监测,在国际上广泛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航天科学研究与教育。
一同上架的还有卫星产品提供的服务,一款叫作“太空自拍”的服务,可在卫星进入太空后显示出用户上传的图片,并把显示屏和太空背景拍摄成一张“太空自拍”发回给用户,一年费用200万元,两年300万元。
由于卫星是特殊商品,用户拍下产品后,需与卫星服务商进一步确认具体需求,敲定合同细节,再安排发射。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最快半年左右,卫星就可完成发射、入轨运行。此外,费用还包含发射现场观礼、个性化铭刻,以及在轨运维等服务。3月31日晚间,“1U立方星”被以100万元左右的折扣价格售出,目前该商品已下架。
太空“拼车”一星多用
商业卫星应用有望降本普及
此次销售的另一个卫星产品,名为“太空班车”,支持遥感、通信、导航、科学探测等多载荷的协同作业,实现一星多用。
在河北唐山,一个商用卫星生产基地今年初落成,像这样的基地,去年以来在全国多个省份陆续落成。与此同时,商业航天发射也趋于活跃,这些都将助推卫星使用成本下降。专家表示,当前国内发射商业卫星的成本约千万元左右,相比国际成熟市场依然偏高。通过共享卫星等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先行降低卫星研制、发射成本门槛到百万元规模。
九天微星董事长谢涛表示,唐山卫星工厂今年一期投产,解决“发射卫星烧钱”的问题,通过对卫星的研制流程优化、核心单机国产替代、关键技术研发等环节,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卫星,几年内有望把国内卫星价格下降60%。
航天科普专家王君毅认为,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关注和支持。卫星公司选择在电商平台上架卫星并不一定真是为了销售,更多的也是借助国民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和科普。国内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也有望随着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获得与更多领域的结合机会,迎来进一步普及。民用航天事业真正走向成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传承。
随着卫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带动相关产业加速成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我国新增卫星相关企业9200家,涉及金属材料、地面设备制造、移动运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央视 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