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婷婷 罗剑生 通讯员曾鍊 文/图)近日,由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主办的“马伯庸‘跟着苏轼一起读历史’主题分享会”在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举行,著名作家马伯庸幽默诙谐的分享让现场欢笑声、掌声不断。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台商区各中学、实验小学教研成员,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师生,区作家协会会员,惠南、张坂文化研究会各代表及社会报名人员约600人。
谈读史
论“八面受敌读书法”
很多人都觉得读史书很枯燥,马伯庸在讲座中借鉴苏轼读书方法,为师生们介绍如何阅读历史书。他以苏轼的《儋州夜梦》引入主题,介绍了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将其总结为10个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结合史料作详细解读,与师生面对面分享高效阅读方式。所谓“八面受敌读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定一个阅读目标,这样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马伯庸以《鸿门宴》、陆游诗作为例,具体分析“八面受敌读书法”的应用。如读《鸿门宴》可以从史实、地理、礼制、器物等4个方面去进行专项研读,陆游诗作则可以归纳出“爱国”“爱猫”“爱生活”3个关键词。马伯庸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每次读书前,先定个小目标,然后带着目标去看书,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让阅读变得更事半功倍。
谈写作
多走走多感知生活
在读者问答环节,马伯庸结合个人的写作经历,回答了读者要如何学习历史、学习写作的问题。马伯庸认为,学习历史,要透过枯燥的文字,主动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用人性去理解历史人物背后的心情,从而形成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谈及写作,他鼓励学生要多出处走一走,亲身体验人和事物,才能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人生道路亦要不断地寻求知识积累,因此,新生代的阅读习惯培养尤为重要。活动现场,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向各学校捐赠马伯庸全套图书共22册。赠书仪式结束后,现场还安排了与马伯庸作家合影、签售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大神”。
马伯庸: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擅长以推理对真实史料进行解构和猜想,重组为兼具想象力与真实感的“历史可能性”小说,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由他编剧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和之前改编自他创作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风起陇西》等都是热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