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鲁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工作要求,连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以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旨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活动,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更好贯穿到“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中。“十四五”时期面临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才能充分把握时代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进而扛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崭新篇章的时代使命。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求深”是关键。“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到基层调研常常说起的一句话。不深入到基层一线,不深入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市井烟火中,怎么能真正尝出民生冷暖的“滋味”呢?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时,跑遍了所有的村;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提倡“四下基层”,深入群众之中;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调研了全省90个县市区……实践证明,惟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打捞出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因此,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就一定要深入沉到一线,拜人民为师,以“打井式”调研获取最真实、最精准、最全面的一手信息。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求实”是支撑。调查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要结合实际。要结合本地、本领域实际,围绕改革难点、群众关注焦点,聚焦发展短板、建设弱项,奔着实际问题,开展指向明确、高度聚焦的深度调研。不能只去“盆景式”定点调研,调研既要有“规定路线”,又要有“自选动作”,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绝不能只是搞形式、走过场,不能情况还没有全面熟悉,就盲目地开处方、出点子、定调子,还没摸清实情就“瞎指挥、乱指导”。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求细”是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调查研究决不能大而化之,必须落细落小,要下细致入微的绣花功夫,于细微处用功,在关键处着力。要把功课做在前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学习、做好知识储备,提前领会调研课题的重要意义,详细了解调研地点的具体情况,做到胸有提纲去调研、去学习、去思考,把细枝末节的情况都原原本本搞清楚,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弄透彻,切不可粗枝大叶、囫囵吞枣。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求准”是保障。所谓“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时候既要树立系统思维和大局意识,全面客观了解实情和情况,又要尽量避免调查行动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防止出现螃蟹吃豆腐现象,吃的不多抓的太多;既要细致深入地掌握情况,又能通过事物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一语中的,不泛泛而谈或夸夸其谈,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求效”是根本。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要推动调查研究取得更好实效,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让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可行,让制定的政策措施有操作性,将效果导向作为衡量调查研究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让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实效,回应和满足好人民群众的诉求期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