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新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4月1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文脉的记忆与传承
□林 祁
《华语在东南亚的视听觉传播研究》
周秀杰 著
九州出版社

青年学者周秀杰博士的新著《华语在东南亚的视听觉传播研究》是其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周秀杰自2012年以来就潜心研究闽南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传播,在权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她把多年研究所得出版成系列专著。《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研究》《侨乡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研究》的相继问世,是对《华语在东南亚的视听觉传播研究》一书的延续与拓展。

正如她所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海内外华侨华人交流的纽带,因此,研究以华语为载体的中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学界对东南亚华语传播的研究,主要关注东南亚华文报纸,而周秀杰把视角放在了东南亚视听觉媒介,考察广播电视、电影、纪录片的华语呈现。

我曾因科研工作走访东南亚,亲眼见证了南洋大学学子提起自己的母校时难以掩饰的伤感,感受到老一辈华人曾经努力地唱着华语歌谣,却面临无人知晓的窘境。这些历史亟待抢救性挖掘,秀杰曾经对我说,在新加坡,1980年以后出生的华裔对华语已经非常生疏了。周秀杰参阅了大量海外英文资料,采集了大量口述历史,学贯中西,不仅开创性地梳理了新加坡华语视听觉传播的历史,还对东南亚的广播电视、电影、纪录片等也做了整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还利用个人特长,把这些成果制作成文化专题,用华语、闽南语双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独立制作播出。这些丰硕的成果使她主持的教育部课题提前免于鉴定结题。

研究东南亚华语的传播,并非仅仅研究中华文化对外的空间迁移,更要研究中华文脉在东南亚的传承与创造,正如她所言,“一些在中国本土已经很难再听到的华语歌谣竟然能在东南亚华人社会出现,亟待抢救挖掘。东南亚华人的记忆是华夏历史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扬着风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着大海更广阔处进发,他们不仅带去了华语,更带去了中华文化,这些中华文化历经时空的洗礼,成为具有强烈当地特色的本土文化。周秀杰的研究不仅挖掘历史,着眼于当下,更展望未来。的确,一段民族的迁徙与发展史,需要媒介记录与研究,不论是通过影像还是文字,我想这本书都留下了重要的注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养老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旅 游
   12版:旅 游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新悦读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基因为什么了不起
文脉的记忆与传承
读书月 忆读书
《赶时间的人》
回到生命出发的地方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