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宣传兑现市级“1+1+N”政策礼包,不断强化改革创新、加大减负纾困、落实精准扶持,着力解决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截至3月底,台商区市场主体共42321家,规上工业企业207家、产值近900亿元,现有龙头企业30家(省级龙头及培育企业9家),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报记者 陈桂生 通讯员 庄碧玉 张雅真 文/图
强化政策供给
建立机制保障
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关于一季度工业经济“抢订单、早开工、开门红”系列措施、工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稳开门红”工作方案……今年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先后制定出台16份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企业抓生产抢订单,加强稳岗留工引才服务保障。
春节以来,台商区连续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下招聘会15场、线上直播带岗10场,提供优质岗位67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吸引35名高校毕业生新落地台商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35万元,鼓励省外务工人员“留新区过新年”,发放2712名省外务工人员2023年春节期间留区过年红包超100万元。
与此同时,台商区成立首批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包括金屿大桥安征迁、洛阳古街及洛阳桥周边片区改造、641台迁建及安征迁、台商区中心商圈片区改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等6个项目指挥部。6个重点项目将为推动台商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为台商区打造“产业发展主战场”蓄势发力。
据悉,金屿大桥是连接泉州市区与台商区的重要通道,是泉州新规划的跨江过海“三大通道”的首开工程;中心商圈片区项目将聚集人气、烟火气;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瞄准台商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将打造成泉州市标准化园区建设的标杆园区;洛阳古街及洛阳桥周边片区改造抓住文旅发展有利契机,形成海丝文化产业综合体、文化形象展示带;641台迁建项目盘活千亩土地,为产业建设腾出发展空间。
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审批机制
今年以来,台商区率先建成融“惠企、便民、治理、监督”于一体的“亲清家园”掌上智慧监督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兑现和工业项目审批100%在线办理,用户网评满意率100%。搭建智慧“亲清家园”打造数字营商环境入选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典型经验做法,作为泉州市数字赋能“治未病”的优秀成果案例参评第三届“中国廉洁创新奖”并成功入围。
同时,台商区立足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的突出问题,在推行项目审批全流程“不见面”的成功实践基础上,创新推行“桩基先行”工程建设项目分段审批机制,助推工程项目提前开工建设,为企业赢得时间、效益、发展,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通过“桩基先行”工程建设项目分段审批机制,累计为10个项目核发桩基部分施工许可证,其中9个项目已办理主体工程施工许可证,累计提速717天开工,实现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受益。
此外,为激发消费动能,台商区还举办了汽车文化节、年货节等第四届泉州台商投资区购物节系列活动,汽车文化节核销汽车消费券180张、核销率90%,带动汽车大宗商品交易近9000万元;年货节举办年货直播活动,其间累计1.3万人次在线、购买率达92.2%;发放消费券5万张,超198万人次参与,带动消费超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