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丰厚思想滋养和科学创作指引,也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创作石影雕守望泉州文化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非遗石影雕的符号来赓续泉州文脉,向大众展现中国非遗艺术、泉州世遗故事,经过酝酿创作了石影雕作品《守望》,以初心接手中华工艺,匠心接守非遗技艺,艺心守望泉州文化。
《守望》选取的是世遗泉州遗产点洛阳桥——一座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作品在选材上没有选用规规矩矩的石板材,而是一反常规地把洛阳桥置于一块别具一格的不规则自然形石板上,让整个构图主体更加突出和形象生动,并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在已雕琢好的黑白影雕基础上进行上色,让画面更具立体感。一件石影雕作品的创作,从题材的选取到形式的安排,不是简单的仿制,而是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也是守艺人将传承传统工艺的思考与自身的情感贯穿到创作之中。
《守望》其实也藏着我接守石影雕技艺几十年的亲身感悟,坚守初心,坚持守正创新,手艺人做到“守望”二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接手接守”这四个字是有着闽南文化的特有感情。这件作品命名《守望》,守着的不仅仅是石影雕非遗的技艺与传承,也守着世遗泉州、洛江文脉和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望的是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的真实表达,也是新时代奋进炽热而凝重的文化“影”记。
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创新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今后,我要进一步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创作出具有深沉文化力量和隽永魅力的优秀石影雕作品。坚守人民立场,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汲取创作源泉,手触历史、眼观山河、耳听石语。泉州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洛阳古桥畔守望万家灯火,梦回仙公山风起万里山河,“陈三五娘”“荔镜情缘”芬芳再绽,“十音铜锣”柔情韵致,“俞家棍法”知行合一等等,一幅幅洛江文化的影像、洛江山水的丰富情感与创造力,都是我们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保护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今后,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石影雕的石韵与洛江的秀美山水和淳朴风情相结合,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打磨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为时代雕影,为人民抒怀。(记者陈智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