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19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但《西游记》仍然准时准点在暑假重播,继续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成才,装饰着无数中国人的童年。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一曲《女儿情》唱尽了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情真意切,国人传唱至今。很多人不知道,这首《女儿情》就是杨洁导演亲自填的词。杨洁导演1929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在四川营山长大,父亲是革命英雄杨伯恺,“成都十二桥惨案”烈士之一。从小,父亲就对她要求极严,不许她看小说。她与父亲的书桌面对面,每当父亲埋头写作时,她就静悄悄地拉开抽屉,看藏在里面的小说,父亲一抬头,她赶紧把抽屉推回去,装成专心学习的样子。就这样,偷偷地读完了四大名著和许多杂书。14岁时,她在一所小学当临时老师,碰到当地恶霸来学校抓一个女孩,女孩拼命挣扎哭喊,那恶霸抬手就给了女孩一个耳光。杨洁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大声质问恶霸:“为什么打人?不许打人!”校长见状,吓得赶快把她拉在身后。回家后,杨洁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短篇小说《禁闭室的女性》,发表在《华西日报》上。不久后,她源于一则新闻报道的灵感,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有什么罪》。她对文艺的坚持让父亲不得不让步,无奈地对她说:“算了!你还是去搞文学吧。”
从20世纪60年代起,杨洁导演开始负责电视戏曲节目。1974年,在湖南电视台为毛主席转播文艺节目。1979年,与邓在军联合执导了“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1982年,开始拍摄中国首部神话电视剧《西游记》。在六年的拍摄期间,她把上到电视台领导,下到演员、制片、场记、道具,全得罪了个遍。《西游记》前11集播出后,有媒体批评其中的音乐,首当其冲的就是片头曲《云宫迅音》和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大致内容是用了电声,不够民族化,有损四大名著的形象;音乐没有时代感、地域感、绵软无力等等。领导把在九华山拍戏的杨洁叫回来,拿这些意见给她看。杨洁一看火冒三丈,毫不客气地回怼:“时代感?神话故事要什么时代感?哪个时代的?”“地域感?唐僧取经十万八千里,上是天堂,有玉皇大帝,地下有龙王,还有阎王,地域在哪里?”“我是导演,我对全剧的艺术负责。既然用我,就请不要干涉艺术创作的事。如果不满意,等全剧播完后,全部换掉我也不管……”在拍摄“祸起观音院”的那一场火烧镜头时,为了艺术真实,杨洁坚持着火的寺院必须用特制的模型来拍,但制片主任为了节省经费,主张用纸扎。双方各不让步,吵着吵着又闹到领导跟前,搞得领导焦头烂额,只好拍板,让杨洁兼任制片人。就这样,新中国第一位女制片人诞生了。
《西游记》大火后,杨洁导演一句话道出了真相:“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正是由于杨洁的坚持,才让祖国的大好河山跟随电视剧《西游记》一起,名扬世界。这么多年以后,我们才明白,杨洁——才是那个“踏南天碎凌霄”的孙悟空。60岁的杨洁,仍然是14岁的杨洁。
借用苏东坡的一首词送给年轻的朋友和不再年轻的我们,“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