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文字活的时间不短了,近几年竟然觉得写东西有点拿不准,很可能还有点离谱。
例如,形容老爷子走路的姿态,过去我常用“颤巍巍”一词;形容老妇人开心大笑容,我觉得“笑得像一朵菊花”的比喻挺形象生动。如今老了才体验到这样的说法可能会错到九天云外。以为“颤巍巍”是矫健,有风度,殊不知那是老人两腿乏力,无奈的“筛糠”;老妇人脸上显露的粗粗密密皱纹,不就是岁月的雕刀刻的吗?我却把这模样与美丽的菊花扯到一起。
传统的“福相”之说也可以斟酌。千真万确,古往今来以胖为美的风气并不鲜见,唐朝就崇尚女性额宽、脸圆、体胖。据野史考证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20斤。其他朝代虽不见得延续此风,但一直以来都把胖看作富贵、健康的“福相”。“可要注意休息呀,别瘦了”,母亲常叮嘱孩子。“老兄最近胖了,得了什么养生秘诀?”朋友见面时的寒暄离不了胖瘦的话题。胖总是令人羡慕。生活中胖人不少。胖得好看的男人,沉甸甸的有分量,给人山摇地动我自泰然自若的稳重感觉。胖得好看的女人,号称“胖美人”,大街上行走,回头率不低。但话说回来,不管男女,因为肉太多又放的不是地方,就不怎么俊俏了。苹果型也好,梨型也罢,胖到什么程度为限,医生是有标准的,那是健康的要求,应该重视才对。我不解的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怎么何时瘦成了美的标准,时髦起减肥来了。曾几何时,世人还认为瘦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却赞赏起“骨感”。说真的,我遇见减肥减到形销骨立的女郎,真担心她外出时遇到刮大风怎么办,懂不懂得赶快抱住电线杆……
“非得如何如何”这一说法现在畅通无阻。“非得拿第一名”“非得娶她”……要是过去出现在作文里,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后面补上“不可”二字,眉批“负负才能得正”,也就是说补上“不可”二字,你才是发出一定要拿第一名的誓言,你才是无论如何要把心上人迎进洞房的不二选择,否则,只有“一负”,就真的是负了,意思恰恰相反。怪就怪在刚读到“非得”的新用法,我觉得“简练”得离谱,后来见多了,自己也就用起来。可见“约定俗成”的影响力有时让人难以抵挡。
“大肥肉”,脂肪和胆固醇都很高,绝非健康食品,现代人除了有特殊嗜好,大多不敢伸筷子了,可是在许多文章里“大肥肉”还一直象征好东西。比如历史上某某地方被某国视为“大肥肉”,垂涎三尺;某某工程成为某人眼中的“大肥肉”,牢牢占着,其他人别想吃一口;连某个效益好的职位暂时空着,也被称为“肥缺”……肥肉既然并非那么好,还让它这样象征下去吗?
似乎不那么地道的一些说法就暂且拈来这几个吧,跟朋友们聊一聊,乐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