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升入初中,我就深陷焦虑之中。为他的懒惰懈怠生气,因他的置若罔闻而愤怒,还经常担心他虚弱的身体和渺茫的未来。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的情绪也越来越坏。失眠、肥胖、心悸、胸痛……有时心灰意冷,觉得了无生趣;有时独自闷坐,对窗垂泪。从怀疑、否定孩子开始,到了怀疑否定自己的地步。
好友安慰我,要学会“课题分离”。心理学先驱阿德勒认为人生99%的烦恼来自人际关系的矛盾,而“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认清哪些是属于孩子的课题,哪些是自己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即划分清楚自我和他人的责任。
好友把科学理念融会贯通地给我举例。比如学习成绩是孩子的事情,给孩子提供安静舒适学习环境是家长的事情;好好吃饭是孩子的事情,把饭菜做得营养美味是家长的事情。穿多少衣服是孩子的事儿,与孩子分享天气信息是家长的事儿……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不对孩子的事情过多干涉。
经好友的梳理,我的思绪清明了,领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强求他按照我的想法成长,没能尊重他是一个鲜活的独立的生命个体,让我们之间变成了束缚与被束缚、怀疑与被怀疑的关系。原来让我焦虑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孩子,而是我没能搞清责任归属,经常过界,自己辛苦,孩子不理解,纯属自讨苦吃自找没趣了。
即便是家人,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有边界感,用所谓的关心去强迫对方,用自以为是的牺牲去帮对方承担他的课题,往往会起到严重的反噬效果。
知道问题所在就要积极改正,我努力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对于孩子,我退回该有的边界,学着放手,试着去信任、尊重与包容他。对于他出现的小毛病,我只讲事实,给建议,不强迫,不贴标签,给他自己解决的时间与空间。母子间再无剑拔弩张的对峙,减少了苦口婆心的唠叨,氛围自然越来越轻松与亲切。不再做无谓的内耗,精神就没了损伤,我的心情逐渐好转,至今算是逃离焦虑,可以享受舒服温柔的生活了。
单位有两个同事,孩子与我家孩子今年都面临中考。不同于我平静淡然的状态,她俩都特别焦虑。一个每晚要陪孩子学到半夜十一二点,早上五点就起床给孩子做营养早餐,还要拽孩子起来背英语单词,这样消耗的后果是她白天憔悴不堪、神情恍惚,工作频频出错,心绪不佳。一遇上质量检测要出成绩那天,更是心神不宁、惶惶不安。她自言:“也就能挺到中考,高中可管不动了,否则这条命都得搭里去。”
另一个同事则天天晚上跟孩子吵架,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她家电饭锅、手机都被摔过,门也被踹坏好几扇。晚上上火,白天就只能靠抄写心经来解救,这些天过来,她都抄了十几本了。
见她们受苦,我与她们分享“课题分离”的观点,希望她们也能远离焦虑。奈何她们听不进去,说我是因为孩子成绩好才如此宽心的。我想说是因为我及时做到了课题分离,才没让那些“为你好”成为干扰孩子情绪的绊脚石,孩子才能安心做好他的事情。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自尊心的。
不过,出言规劝是我为尽同事情谊所做的课题,拒不相信是她们的选择,不是我该操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