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沼婢)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具有春天万物生发和夏天多雨闷热的特点。此时,气候温热夹湿,人体阳气容易受损,体内湿气容易增加,情绪易烦躁。在这个时节,有哪些养生之道? 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蔡文墨、黄伟旭为大家支招。
夏天,室内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应开窗透气半个小时左右,室内温度应维持在适度范围之内,温度过高,高温作业会导致中暑,但也不宜温度过低,防止患胃肠炎、感冒、寒湿腹泻等疾病。
体内湿气重的人群,时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不愿活动,但运动越缺乏,体内淤积的湿气越多,久之将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时常出出汗,从而促进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专家提醒,要少食阴寒之性重的食物,尤其在夏季人体外热内寒,过食寒凉会导致腹痛腹泻、胃肠型感冒等。夏季饮食应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清淡饮食,少吃辛辣肥厚滋腻之品。
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时间久了,还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同理,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等同冷饮,需要人体自身热气温化,不宜直接食用。只吃水果不吃温热主食,也会对脾胃造成损伤。
蔡文墨、黄伟旭医生组织晋江市中医院中医药专家团队根据时令特点研究推出“夏季防暑方”。这份防暑方重在清暑化湿。取香薷6克,藿香6克,荷叶6克,茯苓9克,木蝴蝶6克,扁豆6克,生甘草3克,加水300—500毫升,煮沸后,继续煎煮10分钟,待温时当茶饮。该药方适用于在闽南生活的人群日常饮用,用后若感不适即刻停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人群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