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6月12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饼中的老街光阴
□林清秀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南安小镇的目光饼。

面粉掺糖调水,拌了猪油和成面皮,填入馅料,裹紧、压实、摊平,再撒上白芝麻,放进烤箱烤十多分钟,一块酥饼新鲜出炉,品相上乘,芝麻香浓,颇勾人馋虫。

“色香味俱全,肯定好吃,然而大抵也和街上见惯了的芝麻饼无二致!”起初我也这样不以为意地论断。中国“饼”文化历史悠久,既没有地域限制,也没有南北差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黄山烧饼、东北烙饼、土家酱香饼、香港鸡仔饼、台湾手抓饼……这些饼,无一不以面粉作底,无一不有与众不同的特色,然而也无一不饱腹、营养,万变不离其宗,“南米北面”,吃到肚子里去,还是小麦。

这种想当然,直到一块目光饼捧在我的手上,咬一口,才知道自己莽撞了。

这是一块百年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饼。饼有两层皮,一层是水皮,白糖水搅面粉,揉匀,切块,醒几分钟;一层油皮,面粉佐新鲜猪油,调匀。之后水皮包油皮,裹入馅料。目光饼好不好吃,点睛之笔在馅料。花生碎、冬瓜丁、猪肉丁、葱头油,尤其葱头油,几乎就是那团馅料的灵魂。一清二白的葱头,晒干,风尘仆仆地翻滚在热油里,如少不更事的少女,踱入社会,经历染缸,几次三番炼狱,终成焦黑铮亮的面目,却有铮铮铁骨的奇香,且脆,说它是调料中的暴力美学丝毫不为过!有了“暴力美学”助攻,馅料霎时涎人可亲。烤箱呼哧呼哧转着,一屋子的香,裹挟得人绕不开身。待开了箱门,形状圆圆的,酥皮焦焦的,白芝麻恰到火候,黄澄澄的一块饼,很诱人,叫吃了的人欲罢不能。

这也是一块情深谊长意蕴深远的饼。历史上很多饼都有脍炙人口的传说——王羲之吃饼,吃成了东晋重臣郗鉴的“东床快婿”;汉灵帝也吃饼,吃得胡饼文化在洛阳一带流传开,中原汉文化和西域少数民族游牧文化自此在餐桌上和谐交融。洪濑的目光饼也有流传了上百年的故事,关于“孝”的故事。

从前日子艰难,人们吃的多是菜蔬杂粮,能填饱肚子,却缺荤少腥。天长日久,一些营养不良的老人在春夏之交起风时,易患“流泪病”,眼睛成日蒙眬,看不清东西,却问药无果。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便用猪油和面,佐以白糖,烘焙成饼。白糖性热,又经烘烤,据说患有“流泪病”的老人吃过后,可以适度驱散体内寒气,减轻目疾,于是欣然称赞。晚辈为表孝心,省吃俭用也要买一块饼送老人,寄望于老人吃了饼,眼睛能像月光一样明亮。久而久之,这个孝顺的习俗被传承了下来,遂称它为目光饼。后来日子越过越好,美食佳肴轻易吃得,目光饼渐渐隐没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佳肴里,关于“孝”的习俗却没有丢。附近的村镇,常有人来买目光饼。

爱在心里口难开,嘴里说不出的话,目光饼替他们说了!

于是爱凑热闹的我,也跟着人群去买饼。

我以为那些传承了百年的传统手艺,它的店铺必然哗众取宠地开在临街的房,不想却是藏在幽深的巷子旮旯处,饼香不怕巷子深。店是夫妻店,男人和面、擀面皮、调馅料,女人打下手。女店主笑,算不上买卖,好东西本就不该藏着掖着,来买饼的多是镇上知根知底的人家,一天能做多少算多少,今天买不上的,改日还会来。也有慕名来的远客,买了寄回故乡赠老人,他们琢磨着,人回不了家,就让好彩头的目光饼,替他们传情达意。

多么好的传达方式!一块饼,映照了百年光阴,也衍生出无限情意。有一刻,我看到了女店主脸上的笑容质朴如老街上的青石板,她的从容与闲散,分明与一块饼同在。她的身边,被天长日久烟熏火燎得面色黧黑的男人正熟稔地揉面,年幼的孩童在一旁撒欢,间或自顾自忘情地歌唱。因为手上的目光饼,他们是快乐的、知足的,也是安详的、幸福的,他们成了老街上接地气儿的一幅水墨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法治
   06版:热线新闻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财富
   09版:经济·智汇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教 育
   13版:清源/刺桐红
   14版:看天下
   15版:军事
   16版:文 体
送别“妹妹”
上课手记
饼中的老街光阴
月季花里的似水流年
蚊绳草缭绕的乡愁
刺桐花下丽人行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