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举办“智改数转”暨惠企政策宣讲主题活动,邀请行业领域专家授课,进一步深化政企交流合作,指导制造业企业在“智改数转”过程中找准路径、找对方法,辖区60多家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这是台商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又一举措。
□本报记者 陈桂生
通讯员 吴雅超 文/图
“智改数转”
带来全方位变革
“智改数转”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简称,是对企业进行全链路的资源优化整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它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经营理念、战略规划、组织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
智能化改造就是企业着力发展应用智能装备和产品,在“机器换人”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的必然技术路径,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工业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企业,重塑业务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各级工信部门先后发布多项支持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将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创新作为扩大竞争优势的“必修课”;对企业而言,这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信号弹,更是提升核心竞争力、赋能自身倍增发展的大好机遇。
“智改数转”对制造业企业的叠加作用主要在于对生产、经营等业务价值实现逻辑的改变,但也面临诸多瓶颈。就台商区而言,主要表现在企业转型意愿不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方面。“当前,‘智改数转’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一次性项目居多,很多企业认为投资大、见效慢,本质上都是仍停留在关注技术应用层面,必须进一步打通持续价值实现的逻辑并推动生产、商业、服务等模式创新。”区科技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庄俊强介绍说。
庄俊强指出,“智改数转”可以有效推动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的生产模式创新。
根据泉州市工信局关于推进“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服务工作相关部署,区科经局依托通信运营商,围绕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模式创新等业务环节,深入企业现场开展调研,帮助企业梳理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分析企业发展现状,提出解决改造方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呼吁企业顺势而为,拥抱“智改数转”浪潮,积极参与免费诊断、智能化技改、标杆打造等工作,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变革再造。
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
近年来,台商区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中坚作用,突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从重点项目、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方面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发挥政企合作优势,推动服务商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立足服务商先进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促成移动公司与嘉德利电子、科一超纤“5G+AI视觉成品检测项目”落地,通过5G+AI识别监测技术提升企业质检环节的准确率;促成电信公司与力达机电“5G+智慧园区项目”落地,通过5G技术助力企业厂区工控网、生产网、办公网三网覆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安防管理。
为突出示范引领,2022年以来台商区打造了嘉德利电容器薄膜智慧融合生产工厂、玖龙纸业基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纸业智能制造、金百利纸品绿色环保纸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等3家新业态标杆企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应用。同时还培育了泉工股份、宏科电力等5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优秀场景,促进企业制造装备向智能化、特色化、成套化升级,提升经济性、推广性。
与此同时,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目前建立包括烯石新材料等21家企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结合“百名干部进百企、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指导企业做好专精特新申报工作。并以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项目为载体,引进培育环阳电器、金传电力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园,目前台商区科技创新谷、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入驻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比例达30%以上。
台商区还不遗余力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技改补助,进一步扩大生产。2022年推动宏科电力、科一超纤等20个项目列入市级及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其中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9个;推荐立亚新材、金百利纸品等4家企业申报省、市技改专项资金,兑现2021年区级技改补助资金221.3万元,惠及12家企业。
今年以来梳理日春实业、唯科健康等技改项目26个,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达产、多生产。推动亿达家电、安邦展示等2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推荐德普乐、科一超纤等4家企业申报省、市技改专项资金,兑现2022年区级技改补助资金295万元,惠及12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