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6月2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公众号岂能刁难公众
□郭元鹏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消费者可将遇到的问题向中消协反映。中消协将委托专业维权志愿者对线索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约谈劝谕、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6月20日《经济日报》)

可以说,人们苦“强制关注公众号”久矣:停车缴费、点餐付费、购物结账、开具发票……如今,很多消费场景都要用到扫码支付。扫码支付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快速消费、提高效率的便利体验。而一些单位、一些商家却俨然将这种“便利百姓”的渠道变成了“便利自己”,往往想用“夹带私货”的方式推广公众号,于是“强制关注公众号”成为公众的忧伤。

记者的调查显示,一些服务单位,一些经营场所,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会要求公众关注某某公众号、下载某某APP,如果不按照要求关注公众号、下载APP,服务就要打折扣,比如不能享受优惠。而与此同时,一些单位、一些商家、一些行业甚至“耍起了花招”,通过市民关注公众号、下载APP的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没有丝毫关系的个人信息。正如法律人士所指出的那样:不管是强制关注公众号,还是诱导下载APP,其实都已经违反了有关法规,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

作为有关行业、商家,推广公众号和APP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想借助这个渠道增加“市民与自己”的黏性,以便获得更多利益。但是,加不加公众号,下不下APP,那是市民的自由和权利。

此前,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消协组织已经就“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声,此次中消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强制关注公众号”监督工作,还征集投诉线索,意义是不同凡响的。

治理“强制关注公众号”需要公众的齐心合力。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网信、工信等部门也需要探索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号及二维码的使用标准和规范制度,禁止公众号平台强制收集用户信息。

治理“强制关注公众号”是众望所归,普通公众也不是局外人,需要多些参与。谁“强制关注公众号”咱们就不搭理谁,谁“强制下载APP”咱们就不理睬谁,自己的权益终究也需要自己维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民生
   06版:教 育
   07版:热线新闻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经济·智汇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刺桐红
   14版:文 体
   15版:军 事
   16版:看天下
莫让教育误入歧途
公众号岂能刁难公众
尊重常识 纠正“权力傲慢病”
民有所呼 政有所应
“养老”诱饵
爱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