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爱书,读多了便有些迂腐,但迂腐也有好处,比如受了气或遇上不公正待遇时,心中郁闷,干脆捧起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特别是些磁石般吸引人的大部头小说,一头扎进去,读它个天翻地覆,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接连几天,挑灯夜战读完的。待一本书读完,早已为书中人的境遇和命运所打动。合上书本,自己碰到的那些风吹草动,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轻波上的一丁点涟漪也不如啊。与其生闷气或与人争吵,不如读书。
读大学时,最喜欢的去处就是图书馆。面对林立的开放书架,一抽屉一抽屉的图书索引,我兴奋得像飞上蓝天的鸽子,展开翅膀撒欢儿飞。我知道那些或厚重或单薄的书本上,力透纸背的文字中,流溢着思想的甘露,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不仅可以医愚,更能够开阔视野,给精神补充钙质,给心灵带来希望和光明——倦了累了,从书页间抬起头,目光仍亮晶晶的,那是灵慧之光啊。难怪有人说,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一刹那,最美丽的表情是读书时会心的笑容。说得多好!
有时,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抽出一本积了灰尘的书来,一看正是心仪已久的,赶紧擦拭干净,同时会心生惋惜,越发认真地去读。一本书读罢,心有余香之际,有时也想那前面的借阅人张三李四,到底是谁呢?若听到有人叫的偏巧就是那张三或李四,心中定会咯噔一声,似乎心中的秘密被人洞穿一样,马上会转头去寻——难怪一位作家说:他们跟我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类似于血缘的奇特关系,喜欢同一本书的人应该都是兄弟姐妹呵,为着曾经共同拥有过某一本书。我确实有过这样的感觉,当听人说“我也读过这本书”时,便条件反射似的说“噢,你也读过啊”,马上就像见到了久违的老友一般,只因为别人同样读过这本书,便自然地在心理上与他们亲近起来了。
那年贷款买房子,借了不少钱,到底还是买了个有书房的。
想想,有书房多好,随手就可以取出自己想读的书,坐下来,凝神敛气地读上几页,于沁人心脾的书香墨香之中,静静地听听哲人的教诲,诗人的抒情,小说家的娓娓讲述,史学家的纵横捭阖,那些长胡子白头发的东方西方的思想家都会从卷册之间走出来,深入浅出地与我对话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总是心无旁骛,毫不懈怠。直到我合上书本,他们才悄悄地抽身离去。如此的心领神会,在我的书房里,顶多关上房门,就够了。正如明代的陈继儒所言:“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样的深山与净土,散发着笔墨清香,洋溢着宁静意味的书房才是最好的通道。
而我也能在白日的读书过后,于夜晚笔耕不辍,在这方心灵的园地里,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心路历程以及人生过往、社会万象。
只要有闲,我便会卸下工作的疲惫,奔波的烦恼,人事的纠缠与满身心的樊篱郁结,怀揣一颗至纯至性的诗心,泡一壶清茶,坐到我的书房里。无论读书还是笔耕,我一样会感到一缕缕文字的芳香溢满斗室,那些绿意葳蕤的语言的丛林里,开满了思想的五彩花朵,而我置身于如此美妙的“深山净土”,自谓羲皇上人,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