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来说,高温津贴相对有所保障,但对于外卖员、保安等灵活就业人群而言,因其工作具有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化等特点,在高温津贴权益保障上存在盲区。(6月28日 《中国青年报》)
近日,多地进入了“烧烤模式”,持续高温天气,这让户外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夏季高温期,也是高温下劳动者的事故高发期。如像劳动者因为热射病等原因在高温天气下猝死的事件,也是屡屡发生。所以,按时、合理发放高温津贴等劳动权益,落实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一些企业不发放或打折扣发放高温津贴,符合高温津贴发放条件的劳动者拿不到高温津贴的情况仍比比皆是。尤其是灵活就业群体的高温津贴落实情况更不理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就业群体也大量涌现。如在2020年,仅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就达8400万左右。但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多平台并不愿与灵活就业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只与后者建立劳务关系,另外,灵活就业劳动者用工方式更为灵活,这些都影响了灵活就业群体享有高温津贴。
针对于此,就有必要将劳动基准的适用范畴扩大,让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能纳入高温津贴发放之列。进而言之,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灵活就业人员包括高温权益在内的切身权益,破除困扰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方面的痛点难点。
人社部等8部门曾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发布《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其中都明确要保护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进一步得到保障,但像高温津贴等权益,仍没能覆盖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一方面要能解决好高温津贴落实难题,保护好高温下的劳动者,就要打通各种“梗阻”,如要畅通劳动者的维权渠道,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等等。另一方面,也不能让高温津贴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护盲区。让高温津贴的“绿荫”也能覆盖外卖小哥等灵活就业劳动者,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高温劳动保护,给灵活就业劳动者撑好“遮阳伞”,才能让奔波于高温下的他们劳有所得、劳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