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不少孩子突发高烧、抽搐,让家长颇为揪心。如何第一时间判断是否被传染?万一得了手足口病,该如何护理?没有特效药,怎样预防才能不中招?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许华山为你解答。
□本报记者
张沼婢
今年手足口病
高发期比往年晚
前几天,4岁的西西(化名)突发高热,体温直冲39℃,即使服用了退烧药,也始终没办法降至正常体温。孩子不会是得了流感吧?着急的爸爸妈妈赶紧带着孩子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接诊医生进行仔细体格检查后发现,西西口腔、手掌、脚掌、臀部等出现疱疹和斑丘疹。根据症状,医生判断西西是得了手足口病。
“每年的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今年的手足口病来得晚了一些。”许华山介绍,近期手足口病开始流行,来就诊的患儿越来越多,这些孩子中有的是发烧、不爱吃,有的说口腔疼,经过医生检查,诊断是手足口病。
出现这些症状 说明娃中招了
许华山介绍,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感染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手足部皮疹、口腔疱疹,少数病例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引起肺水肿。手足出现皮疹,伴有口腔疱疹,这也是当初称为“手—足—口病”的原因。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有些孩子皮疹不典型,皮疹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有些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可及时到医院传染科门诊就诊排查。
许华山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反复高热、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抽搐、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跳快、四肢末梢发凉等,要及时就诊甚至住院治疗。
远离手足口病
注意预防为要
许华山提醒,得了手足口病,要注意隔离,避免和其他孩子交叉感染;前3天会吃不好、睡不好,应清淡饮食,补足水分,可流质类饮食,进食好消化的食物,可少量多餐;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体温高于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如出现惊厥,及时就医。
许华山提醒,家长和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注意75%酒精不能杀灭肠道病毒,需用含氯消毒液。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
我国2016年底就成功研制了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的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型手足口病。6月龄—5岁均可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12月龄前完成接种。当前疫苗只能预防EV-A71型感染,接种后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但接种后仍然会感染非EV-A71型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