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经济·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7月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名校游变校门合影
暑期研学背后“陷阱”重重

暑假将至,种类多样的研学项目火热重启。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感受天文、地理、历史的奥秘;走进知名学府,接受知识的洗礼;深入户外营地,体验一场徒步探险之旅……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下,集沉浸式探究、学习、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火爆的研学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陷阱”——

价高质低

研学成变相高价旅行

最近,家住丰台区的裴女士正在为刚上初一的女儿规划暑期出行,翻遍各大平台推荐的研学项目,也咨询了身边亲友,裴女士吐槽:“价格虚高,现在市面上的研学项目好像都不太值。”

裴女士随便点开家长群中一个名为“乡野童趣公益研学项目”的链接,广告中介绍:孩子们将去往河北省的一个村庄,在享受自然野趣的同时走访不同的家庭,参与农事活动,学习独立生活技能。然而,仔细研究行程,5天中只有一天半的活动与该主题相关,剩下的均以山野徒步、溯溪玩水、摸鱼捉虾、蔬果采摘等活动“充数”。

“能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搭上边的,只有第四天下午的‘生火做柴锅饭’。”裴女士指着手机屏幕上寥寥几行的行程介绍,皱着眉头说,“这项活动孩子在家不能做吗?价格也不便宜,5天就要花4980元。”

记者调查了北京近30家研学机构的50余个项目发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等成为研学的热门主题,项目大致为城市单日游、跨省市短程游以及跨国长途游,价格也从几百元、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家长刘先生从事旅游行业,他以当下深受欢迎的研学目的地、古都西安举例:“市面上4天3晚的旅行团定价在3000元左右,部分高端的私家团能达到5000元。”然而,当西安被贴上“研学”标签,在旅行团普遍包含的打卡古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项目的基础上,加上秦文化体验、兵马俑手作以及《诗词飞花话长安印象》和《国宝书法鉴赏》两节“重磅鉴赏课”后,价格立马翻了一番,直奔9880元。

游而不学 “名校游”多成“到此一游”

相比价格,研学项目被家长们诟病更多的是,花了大价钱,实际内容却与广告宣传不符,有虚假宣传的嫌疑。“打着名校研学的旗号宣传,结果却被临时告知进不去,有种被骗的感觉!”最近,家长丁女士发布了一则朋友圈,痛斥某研学机构的虚假宣传行为。

她说,自己为9岁的儿子小亮精心挑选了7月3日的名校暑期研学项目,广告中明确提到有北京大学的参观行程。“当时孩子一看能进北大,眼睛都亮了,吵着嚷着就要报这个。”丁女士说,尽管该项目9980元的价格远超自己的心理预期,但她还是为儿子的名校梦买了单,“我也希望他能进名校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激励他努力学习。”

“你看,这里明明写着,一整天都在北大,学生将进入校园参观,了解专业学科设置及校园生活,并完成‘觉醒时代的新青年’定向挑战。”在丁女士向记者展示的行程单上,赫然写着“第三天青年力量召唤,全天:北京大学”的加粗文字,当天晚间还会有一场“状元见面会”,学生将和北大校友见面,分享成长经历,开展思想交流。

然而,就当小亮满怀期待地等待出发时,丁女士却被告知,因北大在该团期内尚未开放社会参观,整日行程替换成参观其他博物馆。“工作人员还说,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他们将安排大家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丁女士无奈地表示,名校研学变成了校门合影,让家长很无奈。

记者注意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日均发布了通知,于7月8日起恢复校园预约参观,实行限额管理。这意味着,渴望走进名校参观的游客有机会自己预约入校。然而,两校也均明确,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拒绝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行为。众多打着名校旗号宣传的研学项目是否能进入学校,还是未知数。

“师质”难保障 “教育部认证”可直接花钱买

车辆突发故障,43名研学小学生被困高速;12岁少年在某景区被石制灯具砸中身亡;16岁学生暑期参加沙漠探险研学中暑,因未及时发现而身亡……近年来,研学事故频发,为行业的安全管理敲响警钟。

将捧在手心的孩子送到研学老师手中,令不少家长感到忧心忡忡。“好像所有项目都把关注点放在了研学的内容上,很少提及我们家长更关注的安全和师资问题。”家住西城区的郭女士说,她曾为女儿报过一个“双语野外研学营”,孩子能跟随外教前往野外营地,在全英文的教学语境中学习野外生存技能。

然而,女儿回来后的一次无心分享,让郭女士感到后怕。“我记得那天下午,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13岁的女儿回忆,教练带他们来到一片宽阔的湖水旁,按计划进行自制竹筏的教学,“我们捆好竹筏后就下水比赛,比谁划得快划得远。”兴致高涨的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们在水上没划多久,就下起了大雨,老师赶忙招呼我们上岸,有些反应慢的同学直接掉进水里了,不过大家都穿着救生衣,没有发生危险。”

“这些老师都会水吗?有没有深水合格证?为什么不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行程?”郭女士听了女儿的讲述后,担忧地表示,事故往往就藏在这些隐患里。

教师资格证、导游证、急救证……目前,研学市场并未对教师的个人资质进行硬性要求。去年,人社部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个职业,意味着研学老师有了官方认可的“身份证”。于是,越来越多的研学老师选择考取“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书,以“自证身份”。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其中也存在着猫腻。考取该证书需要报名、培训学习、参加理论实践考试等步骤,相应的,市场上出现了众多“考证培训机构”,号称花钱能买考试真题,甚至不用考试就能直接拿证。

研学项目价高质低、游而不学、老师资质真假难辨……如此乱象之下,研学市场仍越来越火热。不少家长纷纷呼吁,加强对研学项目的监管,还孩子们一个“边游边学”的研学之旅。

(北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关注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民生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热线新闻
   08版:摄 影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经济·金融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五味斋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百强房企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微增
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
暑期研学背后“陷阱”重重
大宗商品市场
供需双旺
大盘全天震荡
周期股逆势上涨
中国电商物流
指数持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