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孩子是纯阳之体。”而在闽南,同样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囝(nān)仔尻(kāo)脽(shuí)三斗火。”其中“囝”在闽南语中一般指孩子,尻脽指的是屁股,意思是小孩子阳气旺盛,摸摸屁股像火一般暖乎乎的。
老中医林禾禧解释,孩子是纯阳之体的说法由来已久,可见于古代儿科医学专著《颅囟经》。相传,《颅囟经》是最早的儿科医学专著,被认为是《黄帝内经》同时代的古籍,现存版本是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此版本无著撰人姓名,一般认为是唐末宋初人所著。
《颅囟经·脉法》云:“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该书首先提出了小儿纯阳之说。小儿为“纯阳之体”说由此而生,且被历代医家所尊崇。不过,对“纯阳”一词,古代医家各执己见,理解不同,争鸣也很激烈。较为流行的解读是,“纯阳”即阳盛,阳气旺盛的意思。
阳主升散,以化为气,作为生长发育的动力。小儿初生,享受母体胎元之气,所谓“纯”,就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尚未耗散。正如清·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云:“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所谓“纯”,即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肾中元气尚未耗散;所谓“阳”即以阳为用,肾中元气只供生长发育,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正是形象描述了小儿时期先天元精元气完整不泄漏,其在纯阳的作用下,后天饮食之精气化为先天元精元气,先天精气不断滋生,充养机体。在阴充阳长的过程中,小儿无论体格、智力,还是脏腑功能,均不断趋向完善和成熟,这充分体现了其生长发育旺盛,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这与《颅囟经》中“纯阳”的含义——元气未散,是一致的。
根据这一特点,家长日常照顾孩子过程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忌辛香燥辣炙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不要滥用营养保健品。孩子如果生病,因阳盛则热,若复感外邪,则以外感热病为多,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药物。 □本报记者 许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