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低调,明黄的墙砖,绛红的招牌……不像隔壁花店喇叭轰鸣,也不像对面超市招牌晃眼。何时出生,如何成长,我不得而知。唯一的缘分是上学路途匆匆一瞥——“爱心粥铺”,就像昙花开放一样短暂寓目。
小店嵌在去学校的必经之路上,每天早早就有一些人聚在店门前,或坐或立,或蹲或靠,免费领取店里派发的热粥。那些被生活重担和万有引力合谋压弯的身影,接过热腾腾的快餐盒,袅袅烟气,从窗台中逸出,从餐盒里腾起,带着无尽暖意,逶迤在冬日的冷气中。领取热粥的人大概是夙兴夜寐的环卫工人、负轭前行的农民工、露宿街头的流浪汉……这些栉风沐雨的人啊,应该会从这一碗热粥中感受到古城的一丝情意。生活二字,在哪里都是沉重的,这个小小粥铺仿佛有一种深意:即便世路坎坷也总有温暖出手相助,鼓励人们勇敢地去打开新的一天。
一个老人,灰衣黑裤,矮小佝偻,靠着拐杖颤颤巍巍,单薄得仿佛抵御不住寒冷的侵袭。现在,他小口啜饮着热粥,似乎比来时多了一份“底气”。一个环卫工,接过“爱心包裹”,洁白饱满的馒头在袋子里氤氲起朦朦胧胧的水蒸气。这份馈赠的力量,她会把它传递给手中的扫帚,让城市的环境更加优美。
风驰电掣的上学路上,我总会把目光驻留在小店一会儿。热粥、热馒头,这些善良的暖意让我心头漾起一阵感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小店恰是这句名言温情的注脚。城市生活潮起潮落,对于一些浮沉于生活海洋的人而言,这家小店不啻一个小小的码头,供他们抬起头,喘口气,填饱肚,向前行。
后来,我才发现小店身后延伸着一个长长的队伍。为了“爱心粥铺”能一天天接续开张,企业家慷慨出手,普通人抱米送油,家庭主妇义务打理,还有学生用压岁钱、奖学金买了米面专程送来……一张长长的红纸上详细记录着捐赠清单,粥铺开业三年,清单上的名字依旧不断生长。时光匆匆流淌,一个个平凡人默默接力,守护着一泓爱和坚守。
守望相助,善意接力,星星之火,荧荧不熄。蝼蚁之行,大爱之怀。这一爿小店,犹如城市的一个驿站,明亮丰沛的人文关怀驰而不息,袅袅宜人的善意温暖汩汩传递。
(作者系泉州五中初三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