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日,网红博主“铁头惩恶扬善”在三亚市友谊路下岗职工海鲜加工广场里一海鲜店购物时遭遇“五两秤”,后举报至相关部门。随后,这家商户被当地有关部门清退出海鲜市场,并罚款30万元。而受到这户商家欺客宰客的牵连,其所在的整个海鲜市场,也被有关部门给予停业整顿的处罚。罚到“肉疼”,能否彻底整治“缺斤短两”乱象?
本期嘉宾:房清江、天歌、李英锋
猛药治顽疾
□房清江(公务员)
诚信不能奢望道德自律,没有法律对底线的维护,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便会溃之千里。短斤缺两现象之所以普遍,根本原因还是惩罚制约乏力,违信成本低却收益高。
治短斤缺两,顽疾尚需猛药,须从健全法规、完善监管、撑腰维权等多个角度开方下药,给这一市场失信行为设置围栏、划设红线,推动交易称量市场规则重构与秩序再建。
首先,明确短斤缺两行为消费欺诈的属性,分类确立认定标准,相应提高行政处罚、消费索赔等标准,大幅度提高惩治成本,同时建立商家短斤缺两行为累加处罚制度,让商家有“肉疼感”的震慑力。此次,三亚对缺斤短两的商家处以清退出场、罚款30万元的处罚,不可谓不重,罚到“肉痛”才能以儆效尤。
其次,完善商品交易称量计量销售管理,强制使用规范标称量器具,计价称重等必须在标签标注,销售时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标签,作为消费者复核、投诉的凭证,加强交易过程的监督制约。
第三,建立以投诉为核心的快速调查处理机制,集监管、执法和维权一体,及时查处消费者反映的短斤缺两商家,形成震慑力。健全市场逐出机制,对有短斤缺两不良记录的商家,在一定的期限内禁止从事相关行业经营,办不了证照,进不了平台、市场。
制度待完善
□天歌(评论员)
我们相信通过这件事,足以给当事商户以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给海鲜市场内的其他经营者以莫大的警醒。但是回头看整个事件,总给人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倒不是说对涉事商户处罚得太轻,而是说如果没有这名网红博主的较真精神和打假行为,那么涉事海鲜商户,是不是一直都会使用“五两秤”来坑害消费者?或者说,在被这名网红博主曝光之前,这家商户已经通过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坑害了多少消费者?
更进一步说,在这个规模不小的海鲜加工广场里,是不是只有这家被抓现行的经营户欺客宰客?毕竟这名网红只在这家店里购买了各种海鲜,结果就遭遇了“五两秤”宰客的问题,如果去了其他店里,不知道情况会如何。涉嫌欺客宰客的商家被处罚,整个海鲜市场也被停业整顿,这是好事,但是很显然,这件事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不能仅仅依靠这样的“偶然性”,而是需要更多的“必然性”。
要避免市场上出现这种欺客宰客的现象,让每一个市场经营者都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说到底还是要依靠市场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管,需要完善的监管制度。
诚信是标配
□李英锋(公职律师)
缺斤少两是消费欺诈行为,抬升消费者的交易成本,拉低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令消费者深恶痛绝。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消费维权年主题是“提振消费信心”,而要提振消费信心,就必须全面遏制缺斤少两等失信侵权行为。唯有让“诚信”成为商家的标配,才能规范市场,让群众放心消费。
市场监管部门、消协应加强对易发生缺斤少两问题的市场、行业、商家的监督检查,畅通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积极高效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支持消费者充分维权。对查证属实的缺斤少两问题,依法严格追究商家的责任,并曝光商家的违法侵权行为,警示消费者。
实践证明,市场公平秤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依托,也是制约监督经营者的重要工具。但不少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商业街、超市没有公平秤,或公平秤的数量少,覆盖范围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复秤需求。市场监管部门或市场开办主体应在相关市场区域或业态广泛设置公平秤,制作纸质版和网络版公平秤分布图,让消费者了解公平秤的位置信息,为消费者使用公平秤提供指引。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等还应围绕市场公平秤建立现场调解、调查处置机制或快速反应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维权保障。
诚信市场不容缺斤少两。立法部门、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对缺斤少两行为的治理法则,织密监督之网,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加重商家缺斤少两的法律后果,提升对缺斤少两行为的惩戒、震慑、警示效果,倒逼商家强化底线意识和自律意识,规范营销行为,用足斤足两的诚信保障商品或服务的足斤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