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许在全(1936-2018年),泉州晋江人,曾任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泉州市文联主席、泉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泉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
许在全对泉州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泉州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弘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持出版《泉州民俗文化丛书》,主编出版《泉州掌故》《泉州文史研究》,参与主编出版《李贽研究》《郑成功研究》《泉州名祠》《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等闽南文化书刊、论文集等,著有《温陵折柳录》《刺桐探骊录》《清源撷芳录》等书,对弘扬泉州历史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本报记者 许文龙 实习生 洪钰颖
重视文化遗产研究 助力非遗保护传承
1936年,许在全出生在晋江英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连一本藏书都没有,唯一能看到的文字,是墙上贴的《春牛图》日历。不过,他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晋江三中(现为“毓英中学”)考入厦门集美中学,并于1956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许在全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厚,家乡情结让他对泉州的历史文化尤为痴迷,在校期间就对泉州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变迁、风俗习惯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做过认真研究。仅就宋元时期泉州的对外联系,就写了《宋元之际泉州港兴盛的原因》六篇系列文章进行详细的记述。
1985年秋,许在全调回家乡工作,任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在他1989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温陵折柳录》的自序中这样写道:“我以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为园圃,辛勤劳作、精心耕耘,期待能在这片丰饶的文化园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来奉献给我的故乡、我的祖国,以及海内外的同胞和国际友人,借此聊表我的一点心意。”在此后的工作中,他也是身体力行地去实现这一目标。
在担任泉州市宣传部门领导任内,许在全十分重视对泉州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弘扬,积极支持、推动泉州部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比如,在对泉州历史上重要人物研究方面,他先后组织、主持了李贽思想研讨会、郑成功历史作用报告会等影响较大的学术活动;尤其是推动泉州港与海丝的早期研究更是他很长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结集成册,对泉州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进行深化和扩展,让后来的研究者们能更好地了解泉州港参与海丝的历史本真,回溯文明轨迹。
撰写宣传泉州文章 积极对外推介泉州
许在全工作即便再忙,都会尽量挤出时间,写一些与泉州有关的文章。著名历史学家、《求是》杂志原副总编辑苏双碧评价:“许在全是位勤奋的学者,除本职外,他还有许多兼职,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从来没有放松对泉州史的研究,在繁杂工作的夹缝中,寻找时间,写出许多有建树的文章,弘扬了泉州这座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特色,以及它特有的精神风貌。”
因为工作关系,许在全经常与陈祥耀、吴幼雄等泉州文化大家交流,研究、探讨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并将这些专家、学者组织起来,编辑出版了诸如《泉州民俗文化丛书》《泉州文史研究》等颇具影响力的闽南文化丛书。泉州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但早期在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许在全就是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泉州。
除此之外,许在全还积极对外推介泉州。只要有出国访问的机会,他都会带上这些文化丛书赠予外国友人,向他们宣传泉州历史文化,邀请他们到泉州来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退休之后,许在全仍笔耕不辍,充分发挥余热,投身泉州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从泉州文化寻根到史学述评,扎实的内容和犀利的文笔,反映出他广博的才学和研究的深度,让人能从他的文章中窥见丰厚的泉州历史文化。
在苏双碧看来,正是有像许在全这样的一批对泉州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热心者,让泉州古老的戏曲南音、高甲戏、梨园戏重放异彩,并对泉州历史人物,古代泉州政治、经济和地域,以及泉州对外关系、泉州籍华侨华人进行深入研究,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