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逻辑学上有种归谬法,即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令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失当之处。
巧用归谬法,是顾及尊长面子的一种聪明的说话方式。东方朔有次陪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汉武帝说道“人中长的人寿命也长”,相书上就有“人中长一寸,寿命过百”的说法。东方朔听后不禁乐了,汉武帝纳闷说你笑啥,东方朔说:臣想起了彭祖。据传彭祖活了八百多岁,如果一百岁人中长一寸,那彭祖的人中就有八寸长, 那他的脸又该是啥模样呢?这样一说,汉武帝也乐了,并意识到了人中与长寿相关联的说法不可信。帝王习惯于认为自己“永远正确”,如果臣子当面否决其观点,汉武帝难免心里不爽,东方朔让皇上意识到了其说法的悖谬,而又不损及其尊严,这正是说话技巧的高明之处。
巧用归谬法,也是关键时刻自证保命的有效招数。有次晋文公用膳时,发现烤肉上缠着几根头发,当即勃然大怒,下令把失职的厨师入刑。危急当头,厨师当即谢罪,并恳求让自己陈述“罪过”,晋文公看他认罪了,就说看你有什么说法。厨师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切肉的刀磨得十分锋利,切肉如切菜,但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第一条罪状;我拿棍子穿上肉去烤,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第二条罪状;炭火通红,肉烤熟了,可头发却没有烧焦,这是第三条罪状。臣愿领罪。”晋文公一听,是啊,这三条“罪状”确实有悖常理,便让侍臣仔细稽查,终于发现是位传菜工与厨师有仇,想嫁祸于厨师。晋文公便下令把传菜工治罪,而厨师平安无事。试想在晋文公气头上,厨师如果一味地喊冤,只会令晋文公更为恼火,可能连陈述自辩的机会都没有了。厨师先承认自己有罪,然后顺着上意,按其有罪的结论来剖析 “罪状”,终于洗清了冤屈。
巧用归谬法,还是危急时刻刀下救人的言语利器。齐景公有匹爱驹,因为养马人照顾不周病死了。齐景公得悉后,十分生气,拿起戈来,就想杀掉马夫。恰好晏子在旁边看到了,急忙对齐景公说,您这样杀他,他可能不服气,让我替君王列陈他的罪过,好让他知罪。齐景公允诺,于是晏子接过景公手中的戈,对养马人说:“你罪该当死有三,其一,因为你的疏忽使马病死,令君王痛失爱驹,此罪当死;其二,你使国君因为马病死而杀掉养马的人,罪又该死;其三,此事传开后,你将使我们国君因为重牲畜、轻贱人而受到四邻诸侯的耻笑,此罪更该死。”齐景公听了,猛然醒悟,马上说:“放了他吧,不要让我落个不仁的恶名。”
面对尊长上司的错误决策,如果犯颜进谏,直接指出其不当,或进行争辩,对方感到面子上过不去,有时不仅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恼羞成怒,变本加厉,加码惩处。因此正面的辩解,如果时机不对,效果未必佳,甚至是火上浇油,引火烧身,起反作用。此际,就很有必要讲究说话技巧,先顺着对方,表明自己的立场与之保持一致,这样就先消解了其敌对情绪及怒意,然后再按其预设的结论来倒推过程、剖析根源、予以反证,就会让荒谬之处尽显无遗。开明大度的上司及尊长当会笑着让步的。善用归谬法,等于给彼此一个台阶下,顾及了对方的面子,也使事情有了转圜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