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小读,怡然入眠。
睡前读,须是小书,轻盈地握在手中,读到瞌睡虫起,灯一关,眼一闭,书随手放在床头,抑或是从手中掉落,都没关系,呼呼大睡去也。如果是大部头,厚若城砖,抱着就吃力,翻着也费劲,用力过猛,容易把瞌睡虫吓跑,若是读着读着,睡着了,更可怕,厚书像城墙一样从怀中倒塌下来,容易砸着自己,也砸碎了梦。
不是你在晚上读书就是睡前读。晚上八九点钟,正是一天当中,最安静的时刻,也是脑袋最清醒灵活的时刻,工作和生活,快乐和烦恼,都可以暂时放下来了,这时候,恰是一天当中最适宜看书学习的时间,如果说睡前是小读的话,这时候的读书学习,就是大读,亦可谓之正读,是那种能出思想出成果的读。倘若你夜里11点入睡的话,那么,睡前十分钟的小读,才是睡前读。
睡前读,本质上不是让你大脑活跃,冒出思想的火花,恰恰相反,它是要让你安静下来,平复下来,以便坦然地入睡。睡前读,就好比是一杯热牛奶,或者一杯温水,而绝不能是一杯咖啡,或者一杯浓茶。因为后者会刺激你的神经,赶跑瞌睡虫,除非你想通宵达旦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这样看来,睡前读,在内容上,也必须是有所选择的。那种情节跌宕起伏,一环套一环的,不宜读,有些人追剧,一集接一集,欲罢不能,结果东方欲晓了,还在跟着剧情一路狂奔,一夜的睡眠就没有了;读着费劲,烧脑的,也不适合睡前读,你想想,你本意小读助眠的,却为之绞尽脑汁,调动所有的脑细胞来理解书中的内容,结果越读越清醒,越读越睡不着。太精彩的,太煽情的,太诡异的,太鬼怪的,也都不适合睡前读,心情起伏不定,本已昏昏欲睡的心,也跟着不淡定了,这都与睡前读的初衷相悖。
小读最好是短文,千字文,读完两三篇,就差不多了,多读一篇也无妨,一篇短文,与另一篇短文,往往八竿子打不着,不会将你无限循环地套陷进去;不是独立成章的小书呢,读上一节,或三五页,即可也,能随时戛然而止,合上书,也合上思绪。睡前读的文字,不用精彩,也无须深奥,最好是那种平平淡淡,松松垮垮,七拉八扯的文字,像一条温柔的牵引绳,慢慢地将你引导至睡乡。手机阅读也一样,很多大媒体的公众号,每晚九十点钟,都会发一篇所谓夜读的文章,大多是心灵鸡汤类的文字,其功效,我想也是给天下人助眠吧。
睡前读,须已躺在床上,你的身心,俱已慵懒,已经做好了入睡的准备。你该付出的努力,你该流的汗和泪,这一天都已经倾囊而出,到了放松自己,也放空自己的时候了。睡前读,就得以这样一种最舒适的姿势,而再不必装腔作势,正襟危坐。读着读着,看着看着,累了,困了,倦了,脑袋一歪,倒头睡去。睡前读的小书,或者手机,落在床头,就是你进入睡乡后,在你身后轻轻合上的那扇小门。
那么,睡前读还有益吗?它有点像小零食,佐味的,去寂寞的,而我们的身体并不依靠它汲取营养。正如一个真正好学的人,是不会靠睡前读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睡前的小读,最大的功用,就是帮助我们安然入眠,以储备更好的精力,去面对生活。对睡前读的其他任何奢望,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厚道的。
且吟吟小读,且沉沉睡去,待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又将是辛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