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的泉州,她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向世界展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向海而兴、多元互信”的中国海洋文明模式。这是中国的泉州,她站在改革发展前沿,入列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以来GDP连续突破万亿元大关,“晋江经验”影响全国上下。回溯历史,自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平闽并将闽越人迁徙到江淮之后,汉人陆续进入泉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从公元260年在泉州设立东安县起始,迄今已有1762年的建置历史。
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地方,难怪白岩松极力吁请,“泉州,这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泉州的学者希望建立一门“泉州学”,以系统地探索神秘的泉州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泉州考察团专家也提出应该要有一门专事理论研究的“泉州学”,藉以阐释和提炼泉州精神。上个世纪之初在厦门大学从教的中外学者就开始联手考察泉州,启动泉州学的建设。经过学者们近百年的努力,泉州学的探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我们撰写了这部《泉州学概论》。
书稿以传承和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朴实”、向海而生义利并重的“务实”、海洋商贸交往和文化相容的“信实”、敢于直面世界革故鼎新的“求实”作为串珠主线,把泉州的历史事象串联一体,勾勒泉州独特的整体形象,揭示泉州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动力,解答泉州之谜。
人们或许正密切关注,泉州为何能因刺桐港而闻名世界?书稿告诉大家,泉州族群源于中原,他们在泉州融合了闽越遗民文化、阿拉伯及其他在泉州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爱拼敢赢、义利兼合的气质,“闽在海中”更是催生了灵活机变、商农并济的思想。他们坚信“靠自己的骨头长肉”。为了生存,泉州人不等不靠,一切的幸福自己创造。在人生的态度上,他们“输赢笑笑”;只要门缝里还透出一点光线,就知道生活还有希望。一千多年来,无论碰到什么变化,泉州人都秉承“站着像东西塔,躺下像洛阳桥”的信念,为生活打拼,为未来筑梦。有唐以来,泉州已然是一座“市井十洲人”的国际化大城市。宋元时期,泉州步入“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刺桐港被时人认定为世界级的国际港口。中世纪的泉州,连接台湾海峡、串联南中国海、跨越印度洋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上商圈,推动了货物的流通与财富的创造,打开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窗口,促进了世界各色人等及其宗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为其后的郑和下西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踏浪高歌、坚韧自信的精神始终伴随着泉州人的生活。
人们或许正心存疑惑,一个开放奋进的族群,因何能坚守汉民族的底色,不遗余力传承中华精神?书稿揭示,泉州处于东南海疆,不愿意被边沿化的心态,使得对中华文化的敬畏与皈依成为泉州族群生活的第一要义。泉州人不仅具有“自强不息”的思想意识,更有“慎终追远”的重乡崇祖观念。他们珍视堂号郡望,在族谱中张扬寻根问祖。他们使用的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寻常百姓还在吟唱着已经进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唐宋绝响——南音;民间社戏活动还在搬演布袋戏、高甲戏、打城戏、梨园戏,还保留着古老的活动项目,如跳火群、唆啰嗹、拍胸舞、套宋江、划龙船、赏花灯。历史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宗教和色彩斑斓的文化在泉州人眼里都是瑰宝。泉州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称号。
《泉州学概论》在回顾泉州学缘起、阐释相关概念及理据、确定研究对象与方法、论述泉州学与闽南文化的关系及学科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泉州鲜明的文化性格、独特的方言文化、耀眼的海丝文化、兴盛的家族文化、多元的宗教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泉州特色的文学艺术、泉州学者的思想开拓和政治舞台的泉州风骨。
精彩的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千载海丝千载缘。击桨环球书盛景,扬帆宝岛谱宏篇。东安郡县今何在?秦汉古音萦耳边。文化多元传遐迩,刺桐盛世正延绵!让世界了解泉州,助泉州走向世界,希望有更多学者加盟泉州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