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将至,考生们正紧张备考,全社会也在努力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为考生们保驾护航。从5月1日开始实行的《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做了明确规定:“高考、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这就以法规的形式,对中高考期间的噪音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事实上,“绿色护考”是泉州每一年在中高考期间的标配动作。中高考来临之际,泉州市生态环境部门都会紧盯市区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或个人,重点检查居民集中区、考点周边建筑工地、投诉热点、敏感点和重点项目,并明令禁止高考、中考期间在学校及周围200米范围内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停止全市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审批。同时,还设立噪声污染专项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从快从重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污染投诉件,为广大考生创造了安静的学习、休息和考试环境。
一枝一叶总关情。中高考是莘莘学子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考试,从政府职能部门到社会大众都会调动起来,为考试保驾护航,让考生在爱的呵护下更从容地赶考。平心而论,“绿色护考”或许会让社会支付一定的成本,譬如行政力量参与其中、一些建筑工地为之停摆两三天,但这些并非不可承受的代价。毕竟中高考关系到人才的选拔,让考生们有更好的发挥、日后更好地成才,其潜在效益不可估量。
但也有一种声音指出:为什么只有在中高考期间,对噪音的整治才加大力度?平时难道没有噪音吗,还是平时有噪音就应该忍耐?
这的确道出问题的症结:如果真正产生影响考生休息的噪音污染,这种污染在平时也会影响人休息,那么噪音整治就应该作为常态工作来抓。“绿色护考”值得点赞,但如果一年到头只有中高考期间才抓噪音整治,或许也暴露出日常工作的不足。
日常生活中,噪音污染无处不在。有工业生产活动的噪音,有建筑施工噪音,有交通运输噪音,有日常生活噪音——比如广场、公园里高音喇叭,邻里之间装修的噪音,室内娱乐活动的噪音等。噪音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听力受损、心情烦躁、头脑昏沉、精神状态差,继而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噪音已成为削弱老百姓生活幸福感一个很关键负面因素。
因此,“绿色护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年一次的专项行动,更在于它形成并强化全民环保的意识,让更多人注意到噪音污染的危害,也让更多人参与到噪音污染的整治中去。我们不妨以每年一度的“绿色护考”为契机,促进噪音治理的常态化。
一方面,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LED屏幕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涵养公德意识,倡导提高文明素质,引导公众之间、邻里之间以和为贵地处理噪音扰民问题。杜绝“我的地盘我做主”,譬如我行我素,扰民也不思悔改;也杜绝“以暴制暴”的“互害”,譬如你扰我、我就用“震楼器”扰你。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法律的效能。虽然对于噪音扰民的处罚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执法过程中,民警主要以“生活纠纷”处理,以批评教育和提醒警告为主,噪音扰民的违法成本太低。据此,要打破“立法硬,执法软”的局面,若当事人可以提供有效的噪音扰民证据,警方就应该采纳,并对扰民者实行警告,警告不改就应进行治安处罚。处罚常态化,切实提升违法成本,噪音扰民现象才会慢慢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