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是感染新冠肺炎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而且年龄越大,风险越高,必须“应接尽接”。为此,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市卫健委等部门多措并举服务老人,让老人享受“个性化”疫苗接种服务。
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是“大号流感”,其平均病死率是普通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中国香港地区,第五波疫情超95%以上的死亡病例为60岁以上群体,大约90%的死者未接种疫苗。上海近期出现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截至4月25日,上海本轮疫情共有死亡病例190例,接近94%的人群未接种疫苗。
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是保障该群体生命安全的必要充分条件。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在不断提高。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5月5日,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已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23%(22768.1万人)、81.67%(21562.4万人)。不过,60岁以上老年人群完成加强针接种的比例为61.48%(16232.4万人),这也意味着还有1亿左右60岁以上老人未完成加强针接种。
疫苗不仅仅要全程接种(两针),在间隔时间完成后,必须抓紧时间接种加强针(第三针)。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疫苗的中和抗体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老年人的下降速度更快。通过接种加强针,中和抗体可快速反弹增长,在预防重症、危重症和死亡方面的有效率可以迅速提升。
当前一部分老年人仍未接种疫苗,主要是有四个方面的顾虑。其一,行动不便,接种不便。在应对这一点上,泉州做了很好的示范,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定点接种+村居临时点流动接种+主动服务上门接种”三管齐下的强力措施,持续高效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市3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超99%。
其二,是出于“疫苗犹豫”心理,或认为自己不出门就不会感染,或认为疫苗接种不接种差别不大。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疫苗的科普力度,让老年人明白“接种疫苗就是在守护生命,守护生命就要接种疫苗”,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接种意愿。
其三,有一部分老人年纪太大,担心接种疫苗会有不良反应。事实上,在各类疫苗中,灭活疫苗的安全性相对更高、副作用也很低。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发热的比例大概是17.61/100万,一般不需要处理,严重过敏反应低于千万分之一,只要及时处理就没有大碍。据此,要重视与老年人的“面对面”沟通,也要在接种现场为各种突发、偶然情况做好医疗保障,并建立完善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机制,从而打消老年人的顾虑。
其四,有一部分老人想接种,但因为罹患基础疾病,就以自己的理解去否定接种新冠疫苗。对此专家表示,并不是罹患基础疾病就不能接种疫苗,只要处于基础病的稳定期,就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由此,官方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指南,不妨对禁忌症框定得更明确一些,让医务人员有章可循;也不妨为基础病人开设专门的接种点,配置一定数量的有慢性病治疗经验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疫苗接种工作,以便第一时间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总而言之,接种疫苗的益处超过了可能出现任何罕见副作用的风险,除非另有禁忌,都可以接种疫苗,也应该加快接种疫苗。对于抵抗力弱的老人来说,接种疫苗其实就是在“保命”,更是刻不容缓。目前我国仍处于“动态清零”的防疫阶段,应该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守护好老年人的生命,未来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消除新冠病毒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