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民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5月1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于无声处见文明
□周培尧

日前,乘坐泉州市区8路公交车时,细心的市民发现,公交车内成为“清静车厢”的天地。5月10日上午,由泉州市委文明办、市国资委、市交通局、泉州晚报社、泉州广播电视台、泉州交通发展集团及泉州市公交集团联合主办的“文明出行 清静你我”主题创建活动,在市区工人文化宫首末站正式启动。活动当天,石狮市2路“清静车厢”主题线路也同步上线。

何为“清静车厢”?正如新闻报道中所说,“清静车厢”就是提倡保持整洁有序的乘车环境、轻言轻语、推行“无饮食”等良好习惯。具体来说,包括乘客在接打电话时降低声调、轻声交谈,观看音频、视频时提倡使用耳机,避免声音外放,乘车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不吵闹、不喧哗,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共同创建安静文明的乘车环境。

近年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禁噪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之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都出台了禁止在地铁上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的规定。而从 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也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共21趟列车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显而易见,公共交通工具对“静音”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其背后折射的正是大众对公共文明更高的期待。

“世界那么吵,我想静静”,这句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风靡一时,正是因为它击中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痛点。在人口密集、快节奏的都市中,各种交通、建筑、生活噪音时时都在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噪声污染已成了久治不愈的城市病,安静便成了一种刚需。特别是在公交车这样一个密闭的交通工具中,能否保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则直接影响到市民通勤与出行的体验。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公交车的乘车氛围既是市民素质的直观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泉州,公交出行作为一种最贴近民生的交通出行方式,近年来也屡屡成为城市文明的引领者。从2019年3月市区21路公交车上设置“诚信零钱桶”,到2020年4月在市区60路公交车上设置“爱心伞吧”,莫不是如此。虽然这些创新举措在实行过程中也暴露了部分市民文明素养不足的短板,但其实践意义却远大于一时的问题。毕竟,当公共文明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时,就能无形中加深市民的认知度,进而对提升大众的公共文明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在推行“清静车厢”的过程中,也不能对相关规定一刀切。比如面对公交车上哭闹的幼儿、问询站点的老人、遇到急事需要拨打电话的乘客时,就要做到柔性与包容兼具。文明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只有在试错纠错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才能增强大众的情感认同,并赋予“文明”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对私人生活安宁作了相关规定,开启了安宁权民法保护的大门。安宁权入法,不仅为国民提供了安放身心的物理空间,也为国民打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空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就体现在能否不断满足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文明。公交车作为城市流动的窗口,理应成为文明的践行者和代言人。泉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推广打造9条“清静车厢”示范线路,以公交为流动窗口,全方位宣传文明乘车倡议。于创新上见魄力,于无声处见文明。相信,“清静车厢”在悄然唤醒公众文明乘车责任意识的同时,必能成为泉州城市文明不断提质发展的生动注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民声
   04版:专 版
   05版:都市·社区
   06版:教育/都市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要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资讯
   12版:经济·财富
   13版:地方新闻
   14版:热线新闻
   15版:清源·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预制菜上桌 安全和美味得“在线”
于无声处见文明
世相观澜
警惕
万亿退税是雪中送炭
学习无捷径 速成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