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可以喝的“洗衣液奶茶”受到追捧,外包装酷似洗衣液,实则内部装着奶茶。有网友质疑,创新应有底线,这样的产品包装可能增加儿童误食家中洗衣液的风险。日前,涉事门店均已下架所有“洗衣液奶茶”商品,并表示“以后也不会再卖了”。您怎么看?
创新无止境 市场应宽容
中言利尔:不可否认,创新推出“洗衣液奶茶”的商家是很有商业头脑的。因为奶茶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年轻人,而年轻人爱猎奇、爱尝鲜。商家可谓出奇制胜,吸睛又吸金,引发不少商家的效仿和网络的热议。当然,除了在外包装上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外,有远见的商家更应在奶茶的内在品质上锐意进取,不断地提质创优,让更多的人看得悦目赏心,吃得舒坦安心。
蜀中闲人: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出了奇招,谁就赢得先机,取得胜利。“洗衣液奶茶”,一上市,就吊起了消费者的胃口,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是洗衣液,还是奶茶?很多人就会想要尝试,让商家火了一把。不得不说,奇招显奇效,商家在商战中,本就该多出奇招。
齐振松:“洗衣液奶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创意包装,也是一种很好的经商技巧。这样的独具特色的创意包装抓住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可以说是赶时髦,富有时代气息,使商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吸引力,赢得消费者青睐。当然,创意包装必须得体,不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安全无小事 噱头难致远
吴玲:“洗衣液奶茶”目的是吸引眼球,如此“出奇制胜”,不仅是有违公序良俗,有违商业伦理道德,更有安全隐患。孩子们不会区别洗衣液与“洗衣液奶茶”,这样很容易发生误喝中毒事件。任何的出“奇”都应充分考虑到影响。一味猎“奇”出“怪”,一旦出了法治“轨道”,不是出奇制胜,而是一棋不慎就满盘皆输。
紫水晶:对食品的外包装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良,无可厚非。但不论外形如何改变,都必须遵循食品包装合理合法的准则。洗衣液不能入口,奶茶则是入口食品,被所谓的创意强搭在一起,这种“跨界包装”显然越界了。食品安全大于天,商家不应该单纯为了追求网红效应,置食品安全伦理于不顾。
泥河清心:“洗衣液奶茶”,乍一看还挺新鲜,细一想甚是不妥。现实生活中因外包装相近,而导致误食丧命的悲剧还少吗!尤其是对儿童,更具有误导性。与其说“洗衣液奶茶”是包装创新好玩又新鲜,倒不如说是给食品安全和监管增添了新的麻烦。如此“创新”,扰乱了市场,平添了隐患。
创新有底线 监管应加强
花儿:创新不等于猎奇,追求流量的同时还得守护食品安全底线。这种“洗衣液奶茶”外包装不值得提倡,易产生误导,增加误食风险。创新也不应止于包装,追求产品包装创新“出圈”的同时更需关注产品本身。作为奶茶来说,口感味道才是其核心竞争力,正所谓“打铁还得自身硬”,口感是里子,包装是面子,质量是重点,外形是其次,只有做好里子才能赢得面子。
陈卫中:对于消费者来说,奶茶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渴,还在于体验。在商品名称、包装上搞一些创新,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吸引年轻人消费。但是这种创新也要有度,不能突破法律的规定,不能有违公序良俗、社会公德和正常认知。外在的、表面的创新应适可而止,商家还应更多在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上下功夫。
向上:“洗衣液奶茶”的创新不值得提倡。一旦任由这股“换装风”流行起来,是不是还会衍生出“洗手液奶茶”“沐浴露奶茶”……那么洗衣液厂家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推出奶茶包装的洗衣液了?产品包装无论如何改变,首先应当让消费者一目了然,避免对人产生不必要的误导。这既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负责,也是企业的义务。如果游走在规则的边缘,到头来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遭到市场的唾弃。
下期话题
近年来,职场中年人“考证热”兴起。这些考证的中年人,或为了职场晋升,或为了转换职业跑道,各有诉求。有人将这一现象解读为中年人生活的无奈,也有人认为,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这个火速前行的时代。下期茶座,邀您聊聊“中年考证热”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