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区北面有条小溪名“港仔渡”,它是晋江干流西溪的一条小河汊,也是我家乡贵峰村到市区的必经之路。
我的童年是在贵峰村度过的,曾跟祖母几次路过“港仔渡”去县城。印象中,从村里到港仔渡,沿途都是遮天蔽日的甘蔗林,还有一排排蓊郁葱茏的龙眼树。
听老辈人说,先前港仔渡没有桥,行人往来全靠摆渡。贵峰村的来历,也与港仔渡留住一个特殊客人有关。传说贵峰村的开基祖称为鸭公,明代洪武年从龙海漂泊到贵峰,以放鸭为生。他为人忠厚诚实,质朴大方。有一年春天,连续下着大雨,港仔渡洪水暴涨,船只无法摆渡。一天傍晚,鸭公看到一个妇人愁眉苦脸,就问起缘由。那妇人说,她从安溪来,要去泉州府城监狱探望犯事的丈夫,但那天大雨不能过渡,眼看天晚了又找不到歇脚处,怎能不焦心呢?鸭公宽慰她,请她到自己的住处安歇,还给她安排食物充饥,自己则到一处破庙将就。一连好几天过去,雨停了,洪水也退了。妇人满怀感激之情辞别。不久之后,妇人的丈夫亡故,妇人继承了一笔财产,嫁给了给她真诚帮助的鸭公,日后子孙满堂,开枝散叶,分布在贵峰、金丹、仑苍、安溪等地。
贵峰也是一处侨乡,港仔渡对番客还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文意义。我听回乡的伯父打趣说,南洋回来的人只有把钱带过了港仔渡,才算真正到家,一路的千辛万苦和心头紧压的大石头才能烟消云散。
港仔渡何时建了公路桥,我迄今都不知道,但我母亲告诉我一个往事,让我对港仔渡心生特别情愫。1963年暮春,母亲怀着我回贵峰,将近临产时,正遇上洪水漫上港仔渡大桥,祖母急忙招呼几位亲堂涉水将母亲抬过桥送往县医院生产。
从懂事起,我就与港仔渡打上交道,最难忘的是小学三年级跨过港仔渡转学三明。此前,在三明工作的父母把我寄在贵峰乡下陪伴祖母,并就地上小学。可是,上了两年之后,祖母却毅然决然带我转学到三明。那年代,因为身份原因,一次放学后,一个邻班同学骂我“富农狗”,还追在身后扔石子。我受了凌辱和惊吓,向祖母哭诉不去上学了。祖母沉默了一阵,缓缓对我说:“孩子,怎么能不上学呢?你不能像我一辈子当‘睁眼瞎’,我带你到三明找你父母吧……”就这样,在一个薄雾缥缈、寒意袭人的早春,缠着小脚的祖母带着我,由我的两个亲堂用自行车驮着跨过港仔渡,到县城乘汽车颠簸到集美,再乘火车颠簸到三明……
一次偶然的事件,一个毅然的决定,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在兜兜转转数十年后,我又踏进泉州,与港仔渡的交集也更加频繁。每当跨过港仔渡,我总情不自禁回忆往昔。那些逝去的亲人和可爱的故乡,油然浮现于眼前。
乡村名片
贵峰村
位于南安市区西北部,沿国道358线分布,全村辖10个自然村,有农户2074户,人口6384人。以消防器材、水暖洁具为产业,辖区内共有中小型企业200多家。素有“中华第一诗村”“中国楹联文化村”称号,有王氏宗祠系“八闽名祠”、贵峰家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