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的时候,我最喜欢坐在22楼的飘窗前,静静地欣赏远方的风景。一方晴空,一扇晴窗,一窗风景,放空自己,心静如水。
因为天气晴朗,窗外的风景清晰分明。我不喜欢那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那种缥缈混沌的风景,太不真实。而阳光明亮的日子里,窗外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都历历在目。
不经意间,我的视线推向了远方。南面是郊外的村落,密密麻麻的农家房屋排列有序,虽没有烟村四五家的意境,却让人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气息——小小的村落里,有多少人在其中辛苦劳作,他们以村庄为依托,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再往西面看,远山的颜色和轮廓都清晰可见,还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山脉绵延而去,似乎没有尽头。我在想,那么远的山,该是百里之外吧?或者更远。很多时候,人的脚步不能抵达的地方,眼睛可以抵达,心可以抵达。稍稍转身,便可以看到东面繁华的城市。我所在的地方虽然不是什么大都市,但照样有现代城市的风姿——高楼林立,道路密集,车水马龙。
这样一扇晴窗,为我打开了一个缤纷的世界。想来窗真的是房屋建筑的点睛之笔,房屋因为有窗而熠熠生辉,人在屋中因为有窗而可以放眼世界。其实古人对窗也格外钟情,杜甫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大诗人的心境和胸怀比我要开阔得多,他的一扇窗能容纳“千秋雪”和“万里船”。这样看来,窗眼看世界,真能够考验人的胸襟和气魄呢!李商隐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婉约灵动的诗句,从西窗飘逸了出来。陆游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诗人通过一扇窗,来体察四季流年变迁。窗成了一种美好的意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符号。
我们比古人有优势的地方在于,房子越建越高,窗子也越来越高。古代虽然有“危楼高百尺”,但与今天的高层建筑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而且我们的窗多是玻璃窗,不用推开就可以放眼望到万千风景。房子高了,窗子亮了,所谓“站得高,望得远”。万千风景全都收入眼底的感觉,如同登临高峰一般,让人心胸激荡,甚至感觉整个人的境界都被一扇窗子打开了。我尤其喜欢晴天的时候,外面的风景一点都不迷离模糊,远眺也可以看到清晰的风景。晴天的一窗风景,是生活赐给我的一份厚礼。
一扇晴窗有远意,日日昏晓送流年。林清玄说:“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说得真是深得我心啊!一扇晴窗,演绎着四季风物的变迁,演绎着春夏秋冬的轮回。欣赏风景,一扇晴窗足够了。
我们常说,莫要忘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但是因为生活中各种牵绊,很多人无法用脚步去丈量远方的距离。不过这有什么要紧的,一扇晴窗有远意。只要你在窗前一坐,要风得风,要云得云,要花得花,要山得山,要城得城。人在窗前坐,心在八方游。能够感悟和体味生活之美的人,无论身在何地,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如果你没有一颗善于体悟的心,即使身处远方的美景中,也是无法感受到美的。
一窗、一椅、一茶、一人,你就是生活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