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阅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喜欢它的人认为书里有一个“小世界”,进入到里面便可独自一人待上一整天而不觉时光流逝。不喜欢它的人则说:看书不如看电视,书没有电视的即视感,一看书便觉兴味索然。我不完全赞同第一个说法,也不完全否认第二个说法。关于阅读,我有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小时候,电脑桌旁有一个五排大柜子,上面摆满了父亲的藏书。我看的绘本和童话书只有短短十几页,且大多是图画,压根没几个字。所以,当我小学识字时,总会摸上柜子,“挖”一本书出来,有模有样地坐在椅子上看。但那时的我却更为偏爱电视,那一幕幕声色并茂的动画片占据了我的生活。
我与书的真正邂逅是在小学三年级。我因为补充了老师给的问题而被赞赏了一番,从而体会到读书带来的成就感。
到了高年级,我也开始看“大部头”小说了。这些小说出自爸爸的书柜,一本《文明的故事》可算是“老人”了,它的出版日期是2004年,离现在将近18年了,全书已经发黄,书封面充斥着刮痕,闻起来是油墨的味道。书是一篇无声乐章,认真倾听便能悟出生活的真谛与美好。
那为什么还要思考?有道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人不单要阅读,还要思考哪些该看哪些不该看。毕竟因阅读“坏”书而误入歧途的人太多了,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则是需要你用心去感受书中美好,而不应该是惊鸿一瞥、走马观花地粗略翻书就算看完了。读书虽然重要,但思考也不可或缺。不然书中含义会如昙花一现,匆匆在脑中闪过又消失不见,最后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用阅读喂养生活,生命将多一份诗意;用思考辅助阅读,你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作者系南安市柳城小学六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