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无事相催,无债相逼,无忧相煎,无论晴雨昏晓,泡杯热茶,或坐或躺,读本闲书,就是一片良辰美景,一桩赏心乐事。
所谓闲书,顾名思义,闲来无事时所读之书。但是读闲书却一定得具备三闲才行,即闲时、闲心、闲情,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意趣全无。读闲书,不受时地所限,有闲时即可读,信手取来,随手弃去,短读篇,长读段,何其自由!读闲书,不带任何目的,既非为求取功利,亦不为增长学问,不求背诵,亦不求甚解,何其轻松!
读闲书,最佳的阅读之境是带着自由的心态去阅读,它是无功名利禄之心的阅读。无疑,居家过日,最适合读闲书。闲书除了占据大部分书架,床前一堆,几上数卷,阳台散放几册,厕旁亦置一本。晨练归来,手执一卷,其乐陶陶。闲书在一个“闲”字,全凭个人兴致乱翻书。我重拾《本草纲目》《群芳谱》,还抄过唐诗宋词。疫情宅家,我选择读《闲情偶记》《浮生六记》《养小录》之类的书,有宅气、地气、晦养之气。
古来闲书多,尤以明清为盛。我最喜欢的就是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尤其那些灵性四射的慧解与意趣,令人叹为观止。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细一咂摸,这人生况味其实都尽在这“一冷一热”中了。我最近正在读《唐诗三百首》,全书有注释、译文、赏析等。虽然其中有不少篇是我年轻时就能背诵的,但俗语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闲书,与人生的经历和岁月的积累有关系。少年读书,心态浮躁,不求甚解,一味追求故事性刺激性;人逾中年,心态平和,反省自我,不断洗涤内心的芜杂和浅薄。自知音乐、美术素养不够的我,常常边听西方古典音乐、边欣赏大师的画册,边对照手中评点艺术家们音乐和美术作品的书籍,细细咀嚼消化;现在人近老年,一切都可以放下,我又在开始考虑阅读中医、养生、茶经、禅理等方面的书籍了。佛学书,佛经难读,但高僧大德的开示好读,当作闲书,不时读上一段,有时执迷,满心烦恼,忽读到一段文字,如当头棒喝,豁然开朗。
闲书,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一般人读之不多的闲杂之书。诸如天文历法,服饰饮食,中医养生,花鸟虫鱼之类,也是我非常爱读的闲书,既开眼界,亦不乏乐趣。这是古医书上的一段文字:“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苗似芦,叶似山姜、杜若辈,根似高良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头深红色,叶渐展,花渐出,而色渐淡……”谁能说,这不是一段优美的散文,其观察之细致,描写之细腻,却非某些文人所能为。
久离乡村,农家生活令我怀念,退休前常常做起归田之梦。曾买过一本《怎样种好菜园》,读之:“大白菜不耐旱,特别是结球时需要充足的水分,若天气干旱应沟灌或浇水,保持水土湿润。早熟品种因生长期短,密度高,而栽培时气温过高,肥料应薄施,或结合浇水进行……”读这样的文字时,自己俨然成了农人,握着锄,戴着帽,沐着乡村之风,感觉特别美好。
闲书不闲,也是别有一种情趣。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的时候,我常常是一边喝茶,一边看闲书。老得实在不能动弹了,我就坐在摇椅上,与书相伴,慢慢变老,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