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连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通过举办《闽南新童谣》发布活动、掌中木偶戏、南音会唱、高甲戏等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广大群众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本报记者 罗剑生 通讯员 朱丽琼 文/图
创作闽南童谣 加强通识教育
泉州歌诀(童谣)于2022年1月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了进一步加深下一代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弘扬童谣非遗文化,加强童谣通识教育,开展童谣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联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歌诀”代表性传承人杨安东出版了《闽南新童谣》。
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点活动之一,6月11日,由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主办,区文化服务中心承办的《闽南新童谣》新书发布活动在区文化服务中心举行。其间,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为台商区各小学、幼儿园赠书2100册。
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阳秋介绍,台商区文化遗产丰富,素以“唐雕、宋桥、元港、明回”四大文化底蕴著称,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1人。杨安东长期致力于闽南童谣作品创作,作品积极向上,脍炙人口,富有童趣,弘扬正能量。《闽南新童谣》共收录杨安东创作的童谣133首,主要宣传家风家训、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及家乡文化等内容,既展现童谣独特的魅力,又服务于新时代,助力台商区文化繁荣发展。
非遗走进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
活动期间,杨安东向大家普及了闽南童谣的历史背景、创作形式,并分享了《闽南新童谣》创作背后的故事。他介绍,多数闽南童谣句式整齐、韵律明显、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闽南童谣会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闽南方言词语、俗语等,结合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律和平仄节奏进行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
据了解,为加强“泉州歌诀(童谣)”的宣传,台商区录制了30首闽南新童谣,开展宣传展播,让公众了解童谣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久前的疫情防控期间,杨安东也创作了不少闽南新童谣,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家乡抗疫加油。
近年来,区教育文体旅游局积极开展闽南童谣进校园、编印出版书籍和教学视频、举办培训等活动,不仅让孩子对童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传唱中收获了快乐,更让他们的心灵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同时也助推闽南童谣更好地在下一代传承,讲好中国故事。
观看掌中木偶 传唱南音古乐
近日,在洛阳镇新城幼儿园,一场精彩的掌中木偶戏引起师生一阵阵欢笑声。掌中木偶也称布袋戏,是木偶家族中个头最小、表演最为精细的品种。演员们灵活地操控着手中的木偶,演绎着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表演结束后,孩子们还学习和亲手体验木偶表演,更真切地感受精彩非遗的魅力。
与此同时,由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主办,区南音协会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音会唱在洛阳镇金沙花苑小区邻里中心举办。各乡镇南音协会弦友共聚一堂,为广大乡村群众和小区居民送去千年古乐之美。
除此之外,台商区还在东园镇长新村开展高甲戏演出,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