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盲目追星 上当受骗
●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何某,冒充“迪丽热巴”“陈赫”“郑爽”等明星及其工作室,通过QQ在互联网上发布“粉丝福利、充值返利”虚假信息,引诱粉丝“上钩”。不少被害人是在校学生,其中两人被骗时均为14周岁的未成年人,分别被骗3800元和1.3万元。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明星加好友”案件,判处何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新浪新闻7月15日报道)
晓光点评:冒充明星账号的骗局,其实并不难甄别。说到底,明星的一分一秒都是巨额的金钱,他们哪有那么多空闲,本人上网和粉丝一对一互动?例如去年媒体曝光的“假靳东”欺骗大妈事件,很明显就是骗子使用“明星靳东”的名头实施的诈骗。这种骗局能够进行,其问题的实质就是粉丝盲目追星,丧失理性。不少粉丝为了偶像不惜一掷千金,甚至明明没什么钱也要砸锅卖铁追星。尤其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盲目追星的问题。未成年人身心不健全,沉迷明星,为之花费大量金钱,这无疑会导致荒废学业,甚至陷入困境。对此,学校和家长应该科学引导。
编造名人名言 鱼目混珠
●日前,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莫言”发布了一篇题为《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的推送文章。文章中,莫言对一些谣传是其本人所写的文章和诗词金句做了澄清,还不忘配上本人表情包。假冒作品包括《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莫言说》《我》等。其中,诗歌《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因被选入某大学教材,莫言还收到过400元稿费。莫言说,我希望此诗的作者赶快把自己的“孩子”领回去,还有稿费。(澎湃新闻7月15日报道)
义道点评:这些年,互联网上的假语录可谓是满天飞。很多名人名言被杜撰、被篡改后在网上流行,早已不是新鲜事。不只是莫言,从柏拉图到尼采,从孔子到梁启超,从鲁迅到杨绛……只要想说点啥,就非得编排给古今中外的名人雅士去说,以假语录的形式吸引眼球、招徕受众。如此情形,不仅名人深受其扰,也令知识和信息真假难辨、滥竽充数,蒙蔽了不少网友。假冒名人名言,固然是某些人为了蹭名人热度,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人们对名人的膜拜,更不乏叶公好龙。
图书被指低俗 必须重视
●近日,有网友曝光称,中小学儿童读物《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中,不少插图的人物形象及对话低俗,引发网络热议。根据网友上传的图片显示,此书中历史人物被绘制成漫画,但不少人物形象和对话粗俗不堪,还涉嫌侮辱历史人物。7月14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员表示,“是我们出版的,现在都在自查,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指示(进行处理)。”(观察者网7月16日报道)
李一点评:网友上传的照片中,该丛书的一些插画不堪入目。这些插画并不是易中天画的,而是出版社合作的发行方为了提高丛书的销量,专门请人做了插画。只是,插画的内容不仅与“中华经典故事”的定位不符,更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从此前的“毒教材”到这一次的“恶俗插画”,儿童读物屡屡出现问题,很可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恶劣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儿童读物的监管,强化出版审核,畅通投诉渠道,完善惩处措施,更好地保护好未成年人的精神园地。
降低举证门槛 遏制家暴
●最高人民法院7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时,可以有意识地留存、收集电话录音、短信等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中国新闻网7月15日报道)
余易点评: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暴的重要措施,可以迅速地在家暴者与受害者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遗憾的是,此前人身保护令的申请存在一定的阻碍,即受害者囿于各种原因,无法充分提供法律所认可的证据。这一背景下,《规定》将民众易获得的电话录音、短信以及双方当事人陈述、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纳入家暴证据范围,降低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人的举证门槛和举证难度,进一步扫除家暴的“盲区”,可以更好地遏制家暴行为的发生。家暴受害人有必要强化证据意识,学会保留、收集证据,以法律的武器对抗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