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往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提示,进入6月份以后,随着气温明显升高,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风险随之增加。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发布夏季食源性疾病预警。
会引发严重并发症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即食食品尽量一次吃完
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夏秋季节最为多见,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沙门氏菌是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常污染禽、蛋、奶等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于海产品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症状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旦出现病症要及时就医。
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有以下措施:
首先,选购食材要新鲜,剩饭剩菜不过夜。尽量做到现吃现买,不建议在冰箱长期储存食物。剩饭剩菜放入冰箱前,一定要用保鲜膜或带盖的保鲜盒分装好,以防污染和串味。
其次,勤清洗讲卫生,生熟分开须煮透。建议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生食瓜果必须洗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刀、砧板、器皿等也要分开,冰箱内存放的食品也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尽量避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食物要完全煮透烧熟,特别是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即食食品尽量一次吃完;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不采食野生蘑菇
夏季高温湿热,野生蘑菇生长旺盛,部分农村地区村民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者大多数是胃肠炎型,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中毒严重者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中毒。
目前仍没有简单易行、准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不购买野生蘑菇。
□本报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