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县西南边缘层峦叠嶂的深山里,耸立着一座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俗称“内灶尖”,因内灶村而得名。雅称“凤山”,因山形“两下开张,若凤展翅”而得名。
“凤山”之上建有名刹——凤山岩,建岩始于一个古老而美妙的传说。
相传,宋咸平年间,南海紫竹林高僧妙觉长老得观音佛祖托梦道“闽南高峰,金凤展翅,麓中为巢,安炉立宗”。长老醒来,随奉“南海佛祖”金身,往闽南探寻,跋山涉水,一路勘察直至来到龙涓里(今龙涓乡)内灶尖山脉,惊喜地见到主峰高峻秀丽,似凤凰昂首,两旁冈峦起伏,似凤凰展翅,这“飞凤朝天”之胜境不正是观音佛祖梦中所托之地吗?于是就此结庐,安奉南海观音佛祖金身香火,普济众生,择吉日建起凤山岩寺,迄今已有1000多年了。
自清朝乾隆年间起,村民为庆祝观音佛祖诞辰,社里信士先后筹资雕刻了五架鎏金辇轿,据说这辇轿是由木雕师傅祖孙三代,历时85年才完工。五架辇轿中有一架“八角轿”,其余四架都是“四角轿”。每一顶辇轿仿若一座城堡,层层叠叠,每一层中间城门四开,周围环绕着的数百个人物,讲述着一个个历史典故,工艺繁复精湛,人物栩栩如生,连文保人员都赞叹不已。古辇平时安放在凤山岩内,只有有活动的时候才被抬出巡游。
以前因为山路狭窄、路面坑洼,辇轿出行都必须有“喊轿人”。“喊轿”实为“护轿”,“喊轿人”是古辇巡行的“导航仪”。爷爷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曾不止一次地随他一起去护辇。天刚蒙蒙亮时,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一路向上,爬岭越脊,来到凤山岩,看着古辇从灰黑的杉木柜里抬出来,在朝阳下熠熠生辉,随后点香磕拜后,每架辇轿由四位壮汉抬起来,沿着既定的巡香路线走。爷爷和另一位“喊轿人”——海山公一起护着八角辇轿,从凤山岩往后溪坑走。新路刚开不久,山路崎岖,急弯众多,破石嶙峋,狭窄峻峭。他们一左一右,在弯曲狭窄的路上,频频发出诸如“过左弯”“拐右角”等指令,碰到路边有大石横挡时,发出“前方大石”“上抬三分”,碰上特别逼仄的地方,判断不准,得紧急叫“停——”,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布尺,或趴在路面,或登上巨石,或折断树枝,比比量量,确定尺寸,确保辇轿不会磕伤才继续通行。一路上,为了把古辇保护好,年富力强的抬轿人和经验老到的喊轿人恪尽职守,劳心劳力,往往未走多远就已大汗淋漓了,虽然还是早春二月……
因为有了一代代“喊轿人”,每次巡香活动中,辇轿才避免磕磕碰碰,得以完好保存。
“但古辇的保护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爷爷嘴里喷出一口浓烟,若有所思地说,这些辇轿曾险些被拆除当柴火烧。幸好有乡亲听说后,火速赶到现场坚决阻拦,辇轿得以保存,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才得以留存。爷爷在世时,尽心尽责地当好“喊轿人”,也总是期盼村路能像省道那样宽敞和平坦,这样辇轿出巡就安全多了。
近一二十年来,经济发展,政策惠民,村路陆续加宽并硬化,爷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喊轿人”和“抬轿人”退出了历史舞台,辇轿出巡时上垫、绑定、稳固在工具车上,再由性情稳健、熟悉路况的乡亲开车驮着缓缓前行,安全有了保障。但由于年代久远,古辇有些雕刻坏了,2009年重新修补后,古辇重新焕发生机。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古辇也遭贼惦记过。2015年4月的一个夜里,鎏金辇轿突然遭窃,全村人连夜迅速行动起来,只为追回失物。终于在第二天一早,村民在一辆客车中抓获其中一名逃窜的小偷,追回了已经拆得七零八落的古辇散件……
从辇轿失窃的经历中,村民们明白了防盗是保护辇轿的重中之重。于是在凤山岩的南阁中,专门开辟珍藏古辇的地方,安装了电子眼。珍藏古辇的大柜子上方和下面是杉木材质,以便吸收水分,起到除湿作用,四周安装防盗玻璃,还安排专人看管。每年古辇都会被扛出来晒晒太阳,除湿防蛀,使之亮丽如新。
现在,逢年过节或闲暇时,总有许多村民和游客到凤山岩打卡,在防护栏外参观古辇、拍照留念。许多父母也会带着孩子们前来探究这传承民俗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古辇。
自古辇诞生之日至今两百多年来,凤山上的历代村民以护辇为己任,把保护古辇融入自己的血液中,用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谱写了一曲曲乡村护辇的谣曲。
乡村名片 内灶村
位于安溪县龙涓乡举溪下游西坡,凤山东坡。境内有南宋遗迹——护国岩和凤山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山岩内藏有清代古辇、明代古钟、清代蜈蚣大旗和历代牌匾等。辇轿制作技艺是安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