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火上了热搜。该门诊于2020年9月开设,每周四下午开诊,近两年来已接诊和帮助了1500多名孩子。对于学习困难门诊,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不少人认为,此类门诊是医教协同的好样本,是干预学习困难的好方式,可化解部分家长和孩子的燃眉之急。也有人质疑,学习困难不是病,医院开设此类门诊,有揩热点之嫌,学生和家长接受此类服务,其实是在交“智商税”。对此你怎么看?
本期嘉宾:唐传艳、李方向、宋潇
站在医学角度看待
□唐传艳(医生)
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是把它当成一个医学问题。因为学习困难对于一些孩子不只是习惯导致,还可能属于疾病的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以及心理和精神类疾病等,这些疾病需要尽早通过诊疗干预。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可以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这类疾病,从而尽量减少疾病对孩子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各种不良影响。
根据症状来开设门诊,在医疗系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比如胸痛门诊、眩晕门诊、失眠门诊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吃饭困难门诊和学习困难门诊也是如此。事实上,目前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院越来越多。门诊使用症状分类,便于患者挂号就诊,减少“不知道挂哪个科”等麻烦。
只有学会站在医学角度看待学习困难门诊,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其中,比如不将该门诊当成健康孩子的“提分工具”,再比如当孩子可能存在可导致学习困难的疾病时,及时到此类门诊就诊等。有此正确的态度与认知,学习困难门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家长要转变观念
□李方向(公务员)
公众的认知中,孩子成绩差都是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造成的,根本不会把学习成绩差与疾病联系在一起。 媒体对学习困难门诊的报道,填补了公众的认知。除了复旦儿科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南京市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等,也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学习困难是多因素的结果。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和神经系统发育有关,包括阅读、书写、数学障碍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孤独谱系障碍(自闭症)等;另一种是存在一些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比如:学校适应障碍、焦虑抑郁等。是疾病,就应该治疗。 学习困难门诊设置是有科学依据的,无论对父母还是社会,这都是一堂迟到的补习课。
学习困难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最近一份国内外研究报告更是显示,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20%左右。“一号难求”背后在于我国心理医生短缺,尤其是提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服务的医生尤为不足。希望学习困难门诊向学校延伸、实行医校结合,比如学习困难门诊与学校进行合作,帮助教师在校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提升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家长要转变观念,撕掉“坏小孩”“笨小孩”的标签,不要对孩子打骂相加,若发现孩子学习困难与其他疾病相关,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让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以理解和信任化解焦虑
□宋潇(评论员)
学习困难门诊的走红,从侧面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亟待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意识到,学习困难也许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体现。比如,有时候孩子回到家中不愿写作业,或者刚一提笔就昏昏欲睡,这并不是小孩不愿学习,其中很有可能存在一系列复杂成因。到学习困难门诊就诊,不失为一种保险且稳妥的方式。
当然,也不用刻意拔高学习困难门诊的效果和功能,进而产生“学渣就诊能秒变学霸”的思维。其实,学习困难门诊不过是医院心理科的一个普通门诊。相比于盲目地追求门诊治疗带给孩子的直观效果,家长们还不如循循善诱,了解并且体会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尊重他们的个体选择。
进而言之,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学习困难,大可不必忧心忡忡。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也不一样,很多都是正常的反应,此时,其实更多的不是“求医问药”,而是学会去倾听、陪伴和帮助他们,在相互沟通中找出原因,用理解和信任化解焦虑,这样才算是针对不同孩子“量身定制”的心理干预。更重要的是,外部干预只是辅助,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得回归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