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8月2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报国倾情昭海宇
□叶荣宗
蔡笃彬要求妻儿每两年至少到蔡氏家庙一次,拜祭列祖列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与教诫,不忘宗本。(陈晓东 摄)

青阳蔡五店市。这是一支名门望族的姓氏之根,人文荟萃。这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城市之源,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出发,走出了众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这是一首敦亲致远的传奇之歌,在“石鼓蔡”的波浪中泛起阵阵涛声,让后人看到了其中耀眼的一朵浪花。

我在五店市向东望,石鼓山往日的雄奇与清幽,被淹没在高楼林立的市景中。唯有那座壮观肃穆的石鼓庙,不熄地腾起一炷接一炷的袅袅青烟,善男信女们轻盈的脚步声随风而至。一座庙,一乡人共同的精神殿堂。到庙里去,朝拜被供奉的九位乡贤,聆听忠义、孝亲、诚信、谦恭的回响。

我在石鼓庙,沉入典籍的时光里,蔡笃彬的族谱及他参与重建蔡氏家庙的往事豁然浮现。

青阳蔡氏族谱记载,蔡笃彬出生于1922年3月22日。此时正是民国初期,各路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不安。就在此时,地处闽南沿海、土地贫瘠的晋江,就有不少人背井离乡,下南洋讨生活。蔡笃彬的父亲蔡裕枢,当时是本乡里有威望、能主事的领头人之一。他眼见社稷凋敝、生活窘迫,趁着年轻,毅然告别妻儿,带头勇闯南洋,漂泊到了菲律宾。

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蔡裕枢只能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好在他年轻有蛮力,吃苦耐劳有韧劲,下海捕鱼、收鱼、贩鱼,过五关斩六将,渐入佳境,最后做起专业捕鱼的网线生意,渐成当地的富商名家。虽富在他乡,然年与时驰,故乡的亲人、山水和村落在心中夜夜蹁跹。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他,在仅有的几本书中找到了一本中文唐宋诗,反复吟诵:“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离家十多年了,蔡裕枢的家乡心结越系越紧。于是他毅然决定,召唤年仅十六岁的大儿子笃彬,到菲律宾来继承他的事业。而他,准备急流勇退,回到家乡,徜徉岁月静好。就这样,刚满十六岁的蔡笃彬登上远赴菲律宾的客船。

蔡笃彬曾问父亲:“我才十六岁,您就把渔具生意全部交给我,要是做亏了怎么办?”慈祥的父亲对他说:“咱晋江男人,五岁能牵牛,十岁把犁扶。十五(岁)会走船,二十(岁)娶妻生子起大厝。”当然,父亲还细心交代:“做事要勤勤恳恳,做人不贪小利不参赌。做生意诚信要摆在前,货真价实才是真正本钱……”

子承父业,蔡裕枢回家了,蔡笃彬牢记父亲的箴言与劝导,以诚信为先,以勤奋为径,以质量为本,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一大摊生意的重担。他还坚持读书学习,他深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文化有多么重要。

时间是最好见证,时间也最无情地流逝。蔡笃彬刚到菲律宾时,正值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后来也侵占菲律宾。当时旅菲华侨兴起抗战救国运动,纷纷筹款筹物捐助中国抗战。年轻的蔡笃彬同样热情迸发,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这也为他日后成为旅菲重要侨领打下良好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蔡笃彬总是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上一面五星红旗,以示自己是中国人,有着一颗爱国心。此时的蔡笃彬已步入中年,家庭幸福美满,同为旅菲闽南华侨后代的妻子聪慧贤达能干,生下了蔡毓麟、蔡庆超、蔡庆扬三子及蔡毓慧、蔡毓瑜二女,可谓枝叶繁茂。而自己的事业更胜当年,他把海捕渔具、海产养殖、海养饲料开发、海产品国际贸易等融为一体,逐步向完整产业链方向发展。蔡笃彬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那首自己常常吟诵的《静夜思》,总是不能自已地扣动乡心之弦,真是“举头望明月”啊!

1975年6月,中国与菲律宾正式建交,同时开通了人员往来与交流的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华侨回乡。在阔别家乡三十多年后,蔡笃彬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百感交集。

这次回乡,蔡笃彬是举家出动的。一路上,他向家人们叙说家乡往事和蔡氏族亲的繁衍与成就,以此激励在菲律宾出生和生活的子孙,让他们要不忘家国,不忘族亲。回乡后,他住在家中,找来同村发小畅聊往事与家常。当他了解到家乡的需求时,慷慨出资,为当时的生产队建起了数间房屋、购买了两部拖拉机。

蔡笃彬是青阳蔡氏第十九世蔡万的传人。蔡万是明代嘉靖己未年(1559年)的进士,初授南京工部主事,后任云南大理府知府。其在家乡所建的进士第,经过历代重修,风貌与格局尚存。但这座二并列、三进落的大规模“皇宫起”,此时已斑驳破落。作为进士的后辈子孙,蔡笃彬主动出资,对祖辈留下的进士第进行修复与维护,使这座迄今400多年的宝贵文物,在当代得以传承并保存下来。

这次回乡,蔡笃彬特地带家眷到蔡氏家庙祭宗谒祖。当他看到蔡氏家庙被日本军机轰炸过后,还是一片破落不堪的场景时,便产生了重建家庙的想法。

蔡笃彬顺理成章地成为蔡氏家庙重建的倡议者。回到菲律宾后,他时常为重建家庙的事,穿梭于旅菲的青阳蔡氏宗亲之中。1987年,由蔡笃彬带队的考察团返乡谒祖,并成立旅菲青阳蔡氏家庙重建委员会,他出任文书部主任。后来,在重建蔡氏家庙过程中,蔡笃彬不仅自己捐赠了11万元人民币,还在菲律宾筹措了340多万元菲币。1989年春天,焕然一新的蔡氏家庙顺利落成,巍然屹立于青阳山。

这次回乡,蔡笃彬还率团考察了晋江的乡镇企业、石狮的小商品市场和正在筹建中的经济开发区。晋江“乡镇企业一枝花”和推动“三来一补”工业起步模式,震撼了考察团人员,他们下决心要协助和推动晋江在菲律宾的招商引资工作,为祖国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统计数字显示,1987年晋江旅居海外华侨已达94.5万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号称“百万华侨之乡”,或说“十户人家九户侨”。自新中国成立后至1987年,海外华侨回乡捐赠公益事业已超过1.5亿元,返乡创办工厂4000余家。我在翻读晋江华侨历史的一页时,真切感受到蔡笃彬式的海外华侨们的拳拳乡心,已然成为晋江走向工业化的助推器,汇成“晋江经验”的一股激流,在晋江经济社会发展中激扬澎湃。

而两次回乡之行,让蔡笃彬对家乡更情深义重了。他要求妻儿每两年至少回晋江一次,去参加石鼓庙“王宫”进香,去乡贤祠敬拜古代贤士,去蔡氏家庙拜祭列祖列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与教诫,不忘宗本。或许是这种家风的传承,让蔡笃彬的儿子们为晋江和菲律宾的宗亲们互动交流不遗余力。他的两个儿子先后接任马尼拉的“王宫”理事会会长,不仅邀请晋江家乡的老人会组团到菲律宾访问,还带队并出资捐助蔡氏宗亲返乡谒祖和社会考察。浓厚的乡情如云翻飞,氤氲在两地的时空里。

1998年秋,从年少到老年几十年勤勉奋斗的蔡笃彬,已重病缠身。他本想再次返乡走走,或者落叶归根在家乡善后,但飞机刚到广州白云机场时,他突发重病,身体支撑不住,随行的家人只得更改行程,乘机返回菲律宾救治。病重期间,蔡笃彬反复叮嘱儿女们:晋江是我们的家乡,五店市是我们的根脉,要经常回家乡看一看,更要力所能及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办实事、做善事。1999年8月17日,蔡笃彬怀着对家乡的眷念溘然长逝,享年78岁。

改革开放以来,以蔡笃彬为代表的晋江籍华侨华人,最初是把海外的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给家乡,让家乡通过华侨的平台,认识世界、吸纳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内涵、经济贸易的营销方式,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大发展。他们是联系中国与各国经贸关系的“红娘”。他们还是家乡开放发展的“生力军”。晋江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在大陆投资企业,兴办了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除了投资办企业外,海外侨胞给祖国大陆亲人的汇款和对祖国、对家乡公益事业的赞助,是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帮助祖国大陆建设的传统形式。大量的侨汇转化为生产性资金,转化为企业的启动资金。许多技术设备无偿转让,侨乡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使侨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欣欣向荣。而这一过程,在哲学层面,竟然与习近平主席总结的“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现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的“晋江经验”高度契合。

蔡笃彬们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犹如潮音诠释浪潮,犹如浪潮践行大海,犹如大海的潮汐呼应着日月的召唤,一波接一波,不断把改革开放和“中国梦”推向深远。他们的故事,在五店市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作者系晋江市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都市·民生
   03版:清源·刺桐红
   04版:综合新闻
报国倾情昭海宇
每日佳句
一片深情藏沃土
父亲爱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