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从老家过来,带了一包石花干料。瞧着它,我抿嘴不断。
石花,一种海洋红藻,性喜水清流急处,一般生长在潮间带海底岩石上,受淡水影响很小的外海区。它多年生植物,可生长缓慢,一年中仅春夏季刮收。
石花形貌平平,却不可貌相,竟有降压降脂解毒清热等奇效。以前老家如有客来访,乡民多以石花相赠。
可惜的是,石花现在稀贵得很,收成不易。
老家小岛四面环海,礁石林立。早年过度索取,疏于保护,现在已难觅其芳踪。所以每到刮收季节,岛上妇女成群结队搭上木舟,赶赴周边的岛屿岸边。每一出海,少的大半天,除忍饥挨饿,又受天公不作美之苦。
春寒料峭,寒风挟裹冷气,身子裹得再严实,仍挡不住把把无形的尖刀,肆意撕裂皮肤,宛如刮骨疗毒般麻痛。若是酷暑炎夏,毒日当头,水汽蒸人,腥味灌满鼻心,昏昏然像中了迷魂。即使平常日子,多风大浪急,小船晃荡颠簸,几要倾覆。
到了目的地,人们急不可待奔向露脸的礁石。手握铁制的条型刮刀,左右摆动,刮下附着在岩石上的石花菜。此谓“刮石花”。
回来后,先加石灰浸泡,再清水搓揉漂洗多遍,后摊散曝晒。干了再回洗,如此反复。直至暗红菜色,变黄及白,便可收储。此间,要小心雨淋,不然烂掉,一切辛苦付诸东流。这叫“洗石花”。
石花煮后口感爽利脆嫩,通体晶莹剔透,像雪花般纯净皎洁,叫人不住浮想联翩。传说古时岛上有对恩爱夫妻,妻子名石花,美丽贤惠。丈夫下海捕鱼晚归时,她总会伫立礁石翘盼。一日,海上骤起狂风,大浪滔天,石花忧心如焚。她左等右顾,却未见丈夫踪影。忽然一排巨浪扑来,她发现礁岸边,一个老渔人挣扎着呼救。赶在老人被卷走的危急时刻,她奋不顾身,飞奔过去拉起了他。自己却失足跌落浪潮。丈夫归来后,听到噩耗,赶到妻子落海的礁石上痛哭。他悲从中来,难以断绝。泪水哭干,继之以血。血滴的礁石上,长出了一种形体暗红,直立,多分枝呈羽状,恰似绒鸡毛花朵的海藻来。乡亲感动其舍身救人义举。为让世代永久纪念,特把此红藻称为:石花。此说流传至今。
其实,值得回味念想感怀的,何止石花饮料呢!